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ID:32983833

大小:59.8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_第1页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_第2页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_第3页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_第4页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131-0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数学理解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解决问题不同于”解题”或”练习”,数学中的一些练习不能当做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侧重的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是一个操练的过程,而是一个探索、研究和创新的过程,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历程。1.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必须了解

2、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担当责任的义务。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数学意义的理解过程之中。在教学《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一课”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列式计算后,两位教师都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第一个发言的学生都没有回答出来。第一位教师板着脸很生气地说:”你上课的时候在做什么?老师讲课不听,以后你就什么也学不会了。”接着就请另外一个学生回答。回答正确后继续上课。另一位教师则微笑着引导说:”仔细想想,在这道题目里你认为哪句话最关键?”学生回答:”大松鼠采的个数是小松鼠的2倍。”"非常好!从这

3、句话中我们可以想到……”这个学生还是回答不出来。教师说先让其他同学帮助他,然后又让他说一遍。最后教师评价说:”你真聪明,一学就会!如果上课能认真听讲的话,相信你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的。”两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不同,做法也不同,自然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效果。2•关注问题理解,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提出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对问题的感知力和创造想象力。”也就是说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一个数学上的问题,而发现一个问题却是创造性的问题。实践证明,有些学生不会解决问题或在解题时出现错误,往往缘于不能很快找

4、到有用信息,不太理解题意。一旦找到有用信息,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就清楚了。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仔细看图、读题的好习惯,通过看懂题意、读通题目来弄清情境中给了什么数学信息: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哪些是有关联的,哪些是相对独立的。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才能从已知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为进一步解决问题作好充分的思维准备O3•重视学生思维训练,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影响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核心因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对信息的选择、问题的理解及解决问题策略的运用等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的作

5、用。思维能力直接影响着解决问题的信息加工过程,控制着学生在解决问题活动中对有关知识、技能的选择和应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对数学事实观察的敏锐细致程度、对数量关系分析的透彻性、全面性及推理的正确性都是思维能力影响解决问题的具体体现。数学家加里宁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种思维体操,确实能够增强思维本领,提高科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善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多角度思维。4•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传

6、统应用题教学中,分析数量是解答应用题的核心,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法宝”。但在目前的新教材中,老师们却疑虑重重,似乎有意无意地在淡化数量关系,担心被戴上”观念落后、方法老套”的帽子。其实,《标准》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新教材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根本没有放弃数量关系,只是不要过早建模,不要玩一些过于拗口、过于繁琐的文字游戏罢了。当然,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的,需要长期的、规范的、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为此,我们从”解决问题”教学一开始,就要着重抓好这

7、一环节,逐步教给分析方法,培养分析能力。5•要精心设计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5.1设计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因此,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努力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善于启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原有认知,设计出学生激切想解决的问题。如: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小红的妈妈和她的朋友合伙开办了一个超市,开业的时候妈妈投资了6万元,阿姨投资4万元,一年下来她们赚了20万元。提问:(1)如何分红最合理?说说你的理由。(2)她们每人应分得多少万元?你是怎么想的?(3)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也是

8、按比例分配的?”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学生始终处于全神贯注、积极主动的探索氛围中,对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比较深刻。5.2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新课标对教师提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