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概说

应用写作概说

ID:32987543

大小:87.06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2-18

应用写作概说_第1页
应用写作概说_第2页
应用写作概说_第3页
应用写作概说_第4页
应用写作概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用写作概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应用写作概说广东省韶关农业学校邓旺林第一节应用文的性质一、什么是应用文什么是应用文?对此,不少应用写作教材作了不同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应用文是机关单位、团体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用于处理事务、沟通关系的具有一定惯用格式的书面材料的总称。关于应用文的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命题:1.应用文的作者包括机关单位、团体或个人。机关团体、单位一般说来不可能作为文艺作品的作者,但却常常是应用文的作者。这一命题反映了应用文作者的广泛性。2.应用文是人们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形成和使用的。这说明了应用文使用上的广泛性,也将应用文与文学作品、学术论著和一般性的记叙文、说明

2、文、议论文等区别开来。3.应用文是用以处理事务、沟通关系的。这是应用文实用性这一重要特点的反映。“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这一点说明了写作应用文的目的意图及应用文内容方面的性质特点,也反映了应用文的基本作用。所谓事务,指的是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需要紧密相关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需求的各种具体事情。有的应用文教材在“处理事务、沟通关系”之外还提到“传播信息”。其实,应用写作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传输活动。似无必要在“处理事务、沟通关系”之外特别提出“传播信息”。同时,只提“处理事务、沟通关系”也有利于将应用文中的信息传输与一般的信

3、息传输区别开来,以免把应用文的范围搞得太大。4、应用文往往具有一定的惯用格式。这是应用文程式性的主要表现。5、应用文是语言交际的书面材料。这里实际上是要说明,应用文并不都具有文章的面貌。不说“文章”而说“书面材料”,是因为应用文中有不成文者,如简单的电文、会议记录等(1)我们将要看到,应用文的几个重要特点都是从应用文的这一定义中引出来的。二、关于“应用文”这一概念是否科学的讨论“应用文”这一概念或提法是否科学,对此,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就广义说,所有文章都是应用的,都是实用的”,“没有单独分出'应用文'或'实用文'一类的理由。”叶圣陶先生也“反

4、对'应用文'这个提法,因为既然是文体,没有不可应用的。”(2)而对应用文这一概念持肯定态度的人则认为,就狭义而言,并非所有的文章都是应用的、实用的。如那些抒情写志的散文、描摹景物的散文,那些评论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史论。这两种意见的分歧,主要是集中在对“应用”、“实用”的不同理解上。前者是从广义上理解的。后者则是从狭义上理解的。其实,对所谓“应用”、“实用”应结合主旨、情境、场合来看。花瓶与饭盆就各有用场,各有应用、实用之处。我们所讲的“应用”、"实用”,指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事务、沟通关系等方面的应用、实用。这方面的应用、实用显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具有的。因此,提出应用

5、文这个概念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另外,还有人从表达方式的运用上着眼,对应用文这一提法提出异议。他们认为,所谓应用文,所用的表达方式仍是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几种。如写家信,用记叙方式来讲述自己的近况;用说明的方式来讲述事物的形状特征;用议论的方式来发表个人的意见;用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林觉民的《与妻书》就是放在记叙文里讲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已经包括了应用文在内,无需再提出应用文这一概念。此外,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是从表达方式的不同去分类的,而应用文则不然。现在将应用文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并举,是违背了分类的基本要求即每一次分类必须用同一

6、标准。我们认为,说“将应用文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并举,是违背了分类的基本要求即每一次分类必须用同一标准”这是对的,而说“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已经包括了应用文在内”则是值得商榷的。尽管应用文所用的表达方式主要也就是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几种,许多应用文,从表达方式上看,是可以分别归属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中,但也确有不少应用文是无法划归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例如一些简单的便条、启事、三言两语的商品广告等。此外,许多应用文,如合同、电报、公文,都有其特定的惯用的格式。这同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是不同的。我们所讲的应用文,无论在

7、内容还是在形式上,在写作还是在接受上都有同一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不同的要求。此外,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写得好的人,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应用文。《文心雕龙•书记》曾指出“才冠鸿笔,多疏尺牍”的现象。三国时有一谚语:“汝无自誉,观汝作家书”。可见,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之外强调学习应用文,是现实的需要,决不是多此一举。当然,我们要注意到应用文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之间并非并列关系。有人认为,应用文这一名称在科学性方面不够周严,因而提出“实用文”或“程式文”来取代“应用文”。但“实用”与"应用”并无多大差别。如195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