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生态城市纲要

灾后重建生态城市纲要

ID:32989517

大小:390.7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8

灾后重建生态城市纲要_第1页
灾后重建生态城市纲要_第2页
灾后重建生态城市纲要_第3页
灾后重建生态城市纲要_第4页
灾后重建生态城市纲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灾后重建生态城市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章编号1006-3862(2008)03-0001-07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灾后重建生态城市纲要1,2仇保兴(1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100835)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City)。常识表明,以紧凑型城市为主的城镇化模1引子式,更容易放大各类灾害的效应,这就要求我国的城镇化更要注重城市生态和安全的建设。生态城市是汶川地震以后的重建与生态城市建设这两个课继上个世纪初提出∀田园城市#、∀新城#之后的又一题,一个令人感到责任的沉重,另一个使人充满创新个

2、里程碑,它着眼于对内使城市居住环境更加安全、的激动。我们所要求的目标,就是震后所建设的城更加舒适,对外把城市所消耗的自然资源、能源和二市和城镇应该成为生态城市,把地震灾后的城市建氧化碳气体排放减少到最低限度。这也是人类应对设得更加舒适、更加生态、更具可持续性。气候变化最强有力的武器之一。此次5!12大地震灾区死亡的人数已近7万人2灾后重建生态城的模式选择∃∃∃明确的(实际上已经超过了7万人),大多数死亡是在城镇。目标以北川县为例,县城人口22300人,死亡8100人,再加上失踪4402人中的一部分,几

3、乎近一半县城人口灾后重建的目标是建设生态城市。在这次地震中失去生命。而北川县农村人口有21生态城的分类127万人,死亡2000多人,农村地区人口死亡率约211技术创新型的生态城为15%。为什么在同样的灾害来临时,农村比城城市不仅仅是生产、消费的场所,还是现代技术镇的人员死亡率低很多?这说明城市既是人类历史创新萌发、集合和应用的主要场所。进入工业化时上最宏伟的人工构造物,也是灾害最集中的场所。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技术创新成果,或者所有城市既是∀人工与自然复合的复杂结构#,这种复杂的人

4、工知识涌现,基本上都产生于城市。从应对灾结构是人类最富想象力、最雄伟的创造,同时城市也难来说,城市不仅仅是∀接纳#或者自我创造各种各是人类自我创造最危险的家园,如地震、冰雪、SARS样的灾难,更重要的城市始终是应对这些灾害的主和洪涝灾害等都会夺取城市人民的生命,但这阻挡战场。灾难发生于城市里,但人们也确实从这些灾不了人们从农村移向城市。人类历史证明,城市化难中间接受了教训,掌握了应对的技巧,学到了防灾的浪潮不可阻挡。的知识。城市化就是在不断地克服各种各样的城市去年,世界有关组织宣布,人类社会已经正式步灾

5、难中推进的,城市本身也是从各种灾难的应对过入城市化的时代,因为人类有一半人口已经居住在程中成长发展的。创新城市的结构和成长机理,不城市。但是,人类的居住方式从分散化转向集中,同仅能够挽救城市本身,也许是整个地球。因为全球时也伴生着环境、安全、能源、社会、水资源等等方面80%以上的污染物由城市产生,80%的二氧化碳气的危机。我国由于贯彻了保护耕地、保护资源的原体排放来自于城市,80%的资源、能源为城市所消则,所有城市每平方公里建成区的人口控制在一万耗。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也是解决此类问人左右,学术界

6、将其称之为紧凑型城市(Compact题的总枢纽。*本文系仇保兴副部长2008年6月19日在2008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的演讲城市发展研究15卷2008年3期UrbanStudiesVol.15No.320081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仇保兴:灾后重建生态城市纲要阿联酋的阿布扎布∀零排放#生态城,是Masdar年5月动工,为期八年的建设期。该生态城提出了计划组成部分(图1),由诺曼!福斯特设计,已于今零碳、零排放的高端目标,耗资220亿美元,图1阿布扎布∀零排放#生态城,Masdar计划组成部分建成后

7、将有5万人口居住,有1500个商铺;城向的土地利用开发模式。TOD即把大运量的公共交内所有的建筑物基本上都覆盖太阳能薄膜电池;城通与土地的密集型使用密切组合起来,以获得社会、里没有私小轿车,采用无人驾驶的轨道电动车,同时生态和经济三个效益的均衡;可复制、可持续和可改使用太阳能空调;此类生态城的设计理念,是将多种进为目标主体。也就是说,适用宜居型的生态城市高端技术在这里集合,使之成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是低成本的,可复制的,城市本身是可持续的。同时∀集合性#创新基地。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一类的这类城市也是可

8、以改进的,因为所采用的技术的适生态城不具有可复制性,也不具有可推广性。没有用性不是一定终身的。哪一个发展中国家可轻易拿出200多亿美元来建造213逐渐演进型的生态城市一个5万人的生态城,也没有多少居民有足够富裕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自然和生态、资源等各的资本在这样昂贵的城市里生活。种各样的基本元素在一个有限的地理空间内相互交212适用宜居型生态城市织的网络体系。因此,城市就成了具有自组织、自动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始终没有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