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沙化特征探究进展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沙化特征探究进展

ID:32997442

大小:5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8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沙化特征探究进展_第1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沙化特征探究进展_第2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沙化特征探究进展_第3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沙化特征探究进展_第4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沙化特征探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沙化特征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沙化特征探究进展摘要:青藏高原占中国草地面积38%,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过牧、气候干旱等原因,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沙化状况日趋严重。随着草地沙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机械组成粗化、容重及固相率不断增高、孔隙度相比正常土壤明显降低、土壤含水量及储水量大幅度降低。同时,土壤有机质降低比率高达70.85%〜97.24%,土壤剖面pH均呈现中性至微碱性反应;土壤pH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呈现出上部较低、下部偏高的趋势;土壤养分N、P、K都呈下降趋势。另外,随着草地沙化程度加剧,草群自然高度、盖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均明显降低;禾本

2、科、莎草科等优势植物被杂类草、毒草所取代;草地植物表现出对寒冷胁迫、干旱胁迫、强辐射UV-B、盐化、草地病害、放牧强度的生态适应性。沙化草地的土壤退化和植被退化相互作用,并具有负反馈效应。通过草地的沙化特征及沙化机理的论述,可为当地生态治理及基础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关键词:高寒草地;土壤物理性质;生态适应性;群落演替中图分类号:S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500(2012)05-0083-07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生态屏障。青藏高原大部分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

3、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连片,面积辽阔,约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38%,地带性草地为各类高寒草地,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荒漠草原-高寒荒漠更替分布。该地区草地水热条件差,生产力低,还有12%的草地目前难以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377-2003给出的定义,草地沙化是指不同气候带具沙质地表环境的草地受风蚀、水蚀、干旱、鼠虫害和人为不当经济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如长期超载过牧、不合理垦殖滥发樵采、滥挖药材等,使天然草地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土壤受侵蚀,土质变粗沙

4、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物质流失,草地生产力减退,致使原非沙漠地区的草地,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的草地退化过程。沙化是引起青藏高寒草地持续退化和生产力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我国广大草原区面临的一个重要生态问题,并引起各界广泛的关注。1土壤变化特征1.1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特征1.1.1土壤机械组成杨剑虹等提到,土壤颗粒是构成土壤结构的骨架,颗粒组成越复杂,越易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稳定性也就越高。齐雁冰在研究高寒草甸沙化土壤发生特性中表明,沙化导致土壤机械组成粗化,从淡栗钙土、固定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到流动风沙土,>0.0

5、5mni的砂粒增加,轻度沙化〉中度沙化〉重度沙化。由此表明随沙化程度的加剧,无论是高寒草甸还是干旱、半干旱草原,其涵养水源功能都逐步减弱。1.2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特征1.2.1土壤有机质陈懂懂在研究中提出,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其中,含有植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能促进土壤矿物质的风化和养分的释放,提髙其有效性;同时,土壤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对酸、碱及有毒物质的缓冲能力。常庆瑞等胡在研究沙化地区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沙化地区土壤有机质极为贫乏,无植被覆盖的流动沙丘有机质含量低于1.

6、Og/kg,年限较长的固定沙丘也仅有厚度不超过lcm的结皮层,而其他剖面和层次的有机质含量均在2.93g/kg以下,不同剖面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半流动沙丘〉流动沙丘,并且这种差异主要在表层。上述结果表明,荒漠化地区随着植被恢复,有助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但是腐殖化作用局限在表层,对整个土壤剖面的影响较小。王辉在研究玛曲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随沙化程度增加而显著减少,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草甸与无沙化草甸相比,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了70.85%.80.31%.82.27%和80.24%,

7、活性有机质含量依次降低了82.50%、95.43%、93.63%和97.24%,以活性有机质的降低最为显著,而且表层比下层的降低更显著。1.2.2±壤pH值土壤酸碱性不仅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及土壤离子的交换、运动、迁移和转换有直接作用,而且影响物质的溶解度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并可改变土壤可溶性养分的含量。常庆瑞等研究发现,沙化地区土壤剖面均呈现中性至微碱性反应,不同剖面差异不明显,土壤pH均介于7.47〜8.65;同一剖面表面层pH较低,不超过7.9,随土层加深pH缓慢升高,均在8.0以上,呈现出下部高、上部较低的趋势。王辉试验得出同样的

8、结果,沙化使高寒草甸的土壤pH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王艳等在川西北草原退化试验中得出,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pH也有所增加。张芳等在研究不同沙漠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pH发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