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料:以就业为导向 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改革

论文资料:以就业为导向 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改革

ID:33137853

大小:59.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1

论文资料:以就业为导向 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改革_第1页
论文资料:以就业为导向 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改革_第2页
论文资料:以就业为导向 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改革_第3页
论文资料:以就业为导向 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改革_第4页
论文资料:以就业为导向 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资料:以就业为导向 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摘 要: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必须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提炼、整合专业课程,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必须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评估制度。关键词:高职、就业、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呈现跨越式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表明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

2、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当前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的。一、充分认识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社会政治稳定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问题,要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也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2003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

3、见》中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高校的事业发展、专业设置、评估指标体系相挂钩。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状况已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是决定和影响高职院校办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高职院校必须把就业工作摆在办学工作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二、以就业为导向,深入探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

4、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目标,把就业状况作为学校办学工作的衡量指标,指导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人才培养工作是学校教学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根据一定时期本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设置、教学设计、师资建设、培养途径、实践教学、就业指导等环节的系列教学工作。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打破传统学科教育的教学模式,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提炼、整合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

5、,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为目标,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国内多家高职学院实践经验,提出如下改革思路:1.以满足就业需求为目标,科学合理的设置、调整和改造专业。科学合理地设置、调整和改造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高职教育办学实践证明:毕业生就业率高的专业,都是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专业。所以专业设置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是高职毕业生满足就业要求、充分就业的根本保证。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求,搭建

6、与市场需求这一链接的第一步,就是从专业设置切入。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行业、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产业发展前景、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主干课程、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否。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应运而生,如“软件工程”、“数控技术”、“模具制造”、“应用电子”等。设置专业前,学校必须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同时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对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已有专业,及

7、时进行调整或改造;对不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坚决予以撤消。开展市场调研的主要做法:一是通过分析本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高职人才需求预测;二是深入企业了解用人需求规格;三是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对历届毕业生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科学设置专业的原则是:(1)长短并举,即长线与短线专业并举;(2)宽窄并存,即宽口径与窄口径专业并存;(3)就近开发,即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相近的新专业;(4)适时增减,即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决定哪些专业招生或多招,哪些专业缓招或少招,减少盲目性;(5)相对稳定,即相对稳定一批具有

8、一定社会知名度,师资力量较强、人才需求旺盛的专业;(6)保证重点,即下大气力建设几个重点专业,加大投入,办成示范性专业。2.以提高就业率为出发点,高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