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小麦吸虫的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精选

千阳县小麦吸虫的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精选

ID:33307165

大小:89.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2-24

千阳县小麦吸虫的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精选_第1页
千阳县小麦吸虫的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精选_第2页
千阳县小麦吸虫的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精选_第3页
千阳县小麦吸虫的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精选_第4页
千阳县小麦吸虫的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精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千阳县小麦吸虫的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千阳县小麦吸浆虫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一、发生现状   1、历史发生   据周尧、朱象山、郭士英等实际调查和论著记载,小麦红吸浆虫于1946、1948、1950、1951年在陕西关中地区发生成灾,损失小麦高达1.5亿公斤。1953年全省有35县,其中关中灌区22县,796乡共发生146万亩,1953-1956年全省44县,其中关中26县发生,防治100-200万亩。   据刘延虹调查记载,小麦红吸浆虫1984年在扶风县太白乡、长安县杜曲镇等造成危害,导致一些田块大幅度减产。   1985年全省发生面积400万亩,成灾2000亩,重发区扶风县8个乡镇38个村,一般减产2

2、0%-30%,重的达60%-80%,甚至绝收。   1986年全省经过大面积普查,有6个市51个县(区),899个乡发生,发生面积1083万亩,达标387万亩(5头/方),轻害区295.3万亩(5-40头/方),重害区65.6万亩(40-100头/方),严重区17.64万亩(100-250头/方),极严重区(成灾)8.4万亩(250头/方以上)。   1992-1999年,年发生面积300多万亩,达标100-150万亩   2、近年发生状况   2000-2010年,年发生面积100-150万亩,防治60-80万亩;   2008年临渭、岐山、扶风剥穗见到幼虫危害; 

3、  2009年长安、华县、扶风剥穗见到幼虫危害;   2010年富平、秦都等出现吸浆虫成灾田块;   2011年小麦吸浆虫在西安、渭南、咸阳、宝鸡、铜川、商洛6市,富平、临渭、华县、渭城、秦都、长安等26个县区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达标100万亩,重发20万亩,防治400多万亩次,挽回损失8万吨。发生面积大,范围广,虫口数量高,局部地区危害重。发生程度属近10年来最重的一年。   3、我县发生近况   2011年全县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8.16万亩,达标面积2.6万亩。平均虫田率53.3%,较常年高20.2%;平均每小方虫量2.4头,亩均虫量16.01万头,较常年分

4、别高1.4头。2012年发生面积4.7万亩,达标面积0.6万亩,平均每小方虫量2.53头,亩均虫量16.8万头,最高54万头。   二、原因分析    1、群众不认识、存在侥幸心理   小麦吸浆虫在这十几甚至二十来年都没有大发生过,很多群众就不认识该虫害,即使按照发生周期在未来2年偏重发生,群众依然是我行我素;比如,今年吸浆虫防治中,咱中心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并以政府和农业局下发防治文件、电视说宣传、发放宣传页、组装宣传车等,下了很大的气力,但是包括行政领导和群众对此不认识,认为我们做给领导看、“雷声大、雨点小”;群众存在侥幸心理。   2、个体小,生活隐蔽,危害损失

5、重   小麦吸浆虫个体小,活动范围小。一年有11个月生活在土壤中。成虫寿命短。幼虫潜伏在麦颖壳内,吸食灌浆的籽粒汁液,被害的小麦,长势和穗型大小不受影响,麦粒被吸空后,植株仍然直立不倒,有假旺盛的长势,不易被发现。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受害小麦因麦粒浆液被吸食而变瘦,出现瘪粒,甚至空壳。一般造成减产10%-20%,严重的达70%以上,甚至绝收。当淘土亩幼虫量在2.5万头时,产量损失率即达10%左右,当亩幼虫量在25万~100万头时,产量损失率达到40%左右,亩幼虫量300万头时,产量损失率可达70%左右,亩幼虫量超过500万头以上,产量损失率将达到80%以上。(一般

6、4-6头幼虫就可以把一粒麦子吃光的)。   80年代中期,全国吸浆虫防治指标定为幼虫密度12万头/亩,近年来农业部新颁布的吸浆虫监测标准规定防治指标为30万头/亩,从粮食安全角度和经济阈值考虑,对目前执行的小麦吸浆虫防治指标适当下调,降低标准,对于淘土亩幼虫量达到12万头左右的田块即可实施喷药防治。   3、虫口积累上升快、且与小麦抽穗期紧密吻合      一头雌虫产卵50-90粒,气候适宜的情况下,孵化率在80%以上,繁殖力强。每年增长5-6倍,2-3年种群数量可急剧增长。   吸浆虫是一种耐湿不耐旱的害虫,一般情况下,温度条件基本能够具备,土壤湿度便成为关键因素。

7、4月下旬,当田间土壤含水量低于15%,成虫很少羽化,含水量超过20%,成虫羽化率极高,特别是多雾雨露时间长,成虫极易产卵,幼虫也易于活动入侵。与小麦抽穗期及其吻合。   4、防治适期短,不易把握用药时期   吸浆虫羽化盛期在4月下旬,卵期只有5天左右,孵化后的幼虫随即可进入颖壳危害。因此防治的最佳时期也就只有7天时间,在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容易错过防治最佳时期,即使喷药,也难以保证防治效果,给防治增加了难度。防治策略上提出了“主攻蛹期,补治成虫”,但蛹期防治往往怕麻烦(撒毒土、干旱时还要浇水),但到成虫防治时,都和蚜虫、条锈病防治结合一块防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