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ID:33375865

大小:162.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2-25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_第1页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_第2页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_第3页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_第4页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知识我县水稻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瘿蚊等。下面将一一介绍。一、病害(一)稻瘟病1、症状简介:急性型病斑:有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慢性型病斑: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白点型病斑:感病嫩叶有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转为急性型病斑。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扩展后使穗颈部

2、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节瘟:稻节上有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造成茎秆弯曲。苗瘟: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病部有灰黑色霉层。转褐点型病斑: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2、发生规律:病菌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

3、。菌丝生长温度范围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度在10-35℃、湿度90%以上最适合。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3、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种植2-3个适合当地抗病品种。(2)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3)按水稻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后期做到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力。(4)种子处理:用

4、强氯精消毒。(5)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早抓叶瘟,狠治穗瘟。4、药物防治及药名:(1)20%三环唑(克瘟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000倍液。(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40%克瘟散乳剂1000倍液。(6)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用法:喷雾。叶瘟要连防2-3次。时间:发病初期,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蛾(二)水稻纹枯病纹枯病是世界上水稻产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各稻区自70年代以来发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

5、,目前全国发病面积达2亿亩以上(占总面积的2/5),与稻瘟病、白叶枯病构成水稻的三大病害。我县稻区纹枯病是从80年代初才逐渐发展上升为主要病害的,近年由于水稻连作面积大,种植密度加大,病害发生仅次于稻瘟病。纹枯病可使植株茎秆、叶鞘干枯至腐烂,引起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甚至植株倒伏(导致绝收)。1、症状苗期至抽穗后均可发生,以分蘖期和抽穗期危害最重。发病部位主要在叶鞘、叶片,严重时能伸入茎秆,向上扩展至穗部。叶鞘发病,先在植株基部至水面处出现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病斑,病斑边缘褐色到深褐色,中部黄白色-灰白色,病斑相互连接后形成云纹状大斑,叶鞘枯死至

6、腐烂。叶片发病与叶鞘上病斑相似,病斑灰绿色,谷粒不实,甚至整穗枯死。发病严重时,常导致植株倒伏或成簇枯死。在植株基部叶鞘、叶片上长有白色菌丝状物,丝状物之间生有褐色萝卜籽状小颗粒-菌核。后期在病部表面(或叶鞘内侧)有时看到一层白色粉状物,为病菌有性阶段的子实层(担子和担孢子)。2、病害循环(1)侵染来源: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上年或上季水稻收获后遗留田间的菌核数量与当年或当季发病程度关系密切,一般每公顷遗留的菌核约150万粒,重病田约900-1200万粒,发病特别严重的田块可达到3000-4500万粒。菌核的生

7、活力极强,土表或水层中越冬的菌核存活率达96%以上,土表下9-25厘米的菌核存活率也达88%以上。在室内干燥条件下保存8-20个月的菌核萌发率达80%,保存11年的菌核仍有28%的萌发率。(2)传播田间传播主要是通过流水传播,春季灌水时,菌核浮在水面随水流传播。插秧返苗期,菌核漂浮在稻株基部叶鞘上,温度适宜时,菌核萌发成菌丝,由叶鞘内侧表面侵入,在叶鞘表面长出气生菌丝继续向四周扩展反复侵染。从叶鞘向茎内侵染,一般是呈H形垂直侵染。最后,菌核落入土中或随病残(叶鞘、稻根)越冬。3、发病条件纹枯病的发生发展与菌源基数、品种抗性、气候及栽培管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菌源基数

8、:主要与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