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超伟超微针刀、圆利针疗法资料

胡超伟超微针刀、圆利针疗法资料

ID:33486607

大小:19.51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2-26

胡超伟超微针刀、圆利针疗法资料_第1页
胡超伟超微针刀、圆利针疗法资料_第2页
胡超伟超微针刀、圆利针疗法资料_第3页
胡超伟超微针刀、圆利针疗法资料_第4页
胡超伟超微针刀、圆利针疗法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胡超伟超微针刀、圆利针疗法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圆利针疗法》•作者•胡超伟作者简介•胡超伟男1971年生从事针灸临床工作14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从业针具达60多种,对临床多种慢性常见病及疑难病有独到见解,治疗方法独具一格,遵古而不泥古,崇今而不废古,“辨症施治,因病施针”,充分发挥各种针具的特性,疗效神速。日门诊量达90人次左右,在全国各大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2003年被中华传统医学会授予“中华名医”称号。•超微针刀、圆利针疗法联络处:13343951568QQ:2416688901概论••圆利针疗法是通过对引起疼痛或功能受限的动作

2、或姿势进行分析,结合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来确定参与该动作或维持该姿势的肌肉或肌群,然后根据软组织损伤的三大特点(如压痛、结节、病变肌肉被动牵拉、主动或抗阻收缩产生疼痛)来确定受损的肌肉进行圆利针治疗的一种针灸疗法。圆利针的针具•古代圆利针针具•改进型圆利针针具•“圆利针,取法于氂针,微大其•小号圆利针: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针体长50mm,针柄长35mm,寸六分。”其针形为一未开的荷花形。针体直径0.7mm。•古代圆利针针具的缺点•中号圆利针:•针体长75mm,针柄长35mm,•第一,因针尖部位大针刺

3、时不针体直径0.7mm。易进针,难于操作。•大号圆利针:•第二,针刺时疼痛厉害,患者不易接受。•针体长100mm,针柄长50mm,针体直径0.7mm。改进型圆利针针具的特点•1、保持了古九针中圆利针粗大特点。•2、进针时的疼痛感明显比古圆利针减轻。•3、手法操作较古圆利针方便。•4、治疗面较古圆利针多。圆利针针刺手法•1、采用近似于针灸“合谷刺”的三点三通法•2、针刺时只需将针刺入要求达到肌肉或肌腱的起点、止点和中点即可。•3、针刺不论补泻。•4、留针期间不做行针手法。针刺时医患双方的感觉及处理方法•*部位医者感觉患者感

4、觉处理皮肤轻微抵触感微痛或不痛疼痛时应加强进针手法的练习肌肉无特殊感觉无特殊感觉无需处理血管微抵触感或无感觉刺痛将针退出少许神经无特殊感觉电麻感停止针刺或将针退出1—2mm骨膜沉紧感强烈的酸痛将针退出少许或停止行针手法骨头抵触感酸胀感减轻进针力量防止针尖倒钩空腔脏落空感无特殊感觉将针退出器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1、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失调理论。•2、化学因素变化对感觉器的刺激。•3、组织内压的增高对感受器的刺激。•4、类瘢痕化、纤维化、类骨刺增生对感觉神经的刺激与压迫。•5、痹症学说。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1.疼痛•2.功

5、能障碍•3.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特点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特点•1、压痛。•2、结节。•3、病变软组织被动牵拉和主动收缩或抗阻收缩产生疼痛。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原则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原则•1、对临床无明显外伤史而出现的剧烈疼痛,以及疑难痛症,应先将各种可能的所有器质性疾病排除之后,方可考虑软组织损伤。•2、对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就诊时,首先要排除局部的疼痛是否是由恶性肿瘤的转移。•3、头面部的疼痛,应先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的可能。•4、对久治无效的软组织损伤,我们应考虑诊断的正确性,要对其协同肌及拮抗肌进行检查,以及上下

6、相关联肌肉的检查。•5、重视胸腹腔内脏器疾病引起的颈腰肢痛。•6、详细的问诊、仔细全面的体查,可以减少各种漏诊、误诊的机会。•7、在辅助检查方面,CT、MRI等先进检查手段对软组织引起疼痛的确诊及排除诊断有重要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常规的检查手段。•8、不应轻视心理性疼痛病因的可能。圆利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机理•1、恢复肌细胞的内部平衡•2、解除高应力纤维•3、减轻骨纤维管的高压•4、减轻组织内压•5、解除组织间的粘连•6、改善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7、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圆利针针刺点的选择•1、明确引起疼痛或运动障碍的

7、参与肌肉或肌群,或维持某一姿势发生疼痛的参与肌肉或肌群•2、根据力学分布原理和运动学原理找出最易劳损的肌块小、肌力弱的肌肉•3、确定肌肉的起点、中点和止点做为治疗点临床各论•1、头夹肌损伤•2、肩周炎•3、旋前圆肌综合征•4、腰三横突综合征•5、梨状肌炎•6、膝后疼痛综合征•7、中风后遗症头夹肌损伤•局部解剖•头夹肌起自上部胸椎和C的棘突及项韧带,止于枕骨上项线外侧部分及乳突7的后外侧,其浅层有斜方肌,深层有竖脊肌。其作用单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双侧收缩使头后仰。•病因病理•1.头颈部大幅度的频繁活动及肩部负重时,易引起该

8、肌肉产生水肿及慢性劳损,导致临床症状。•2.第7颈椎为颈胸交界处,胸椎因肋骨的支撑活动范围小而颈椎的活动以第一胸椎为支点,因此颈部活动时所产生的应力集中于第7颈椎的附着点,所以该处易反复的积累性劳损从而形成纤维增生,形成一个圆形的病性结节点,即俗称“扁坦疙瘩”。头夹肌损伤的诊断和选点•诊断•头夹肌起点C棘突旁可扪及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