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哥窟雕塑看柬埔寨宗教文化特征

从吴哥窟雕塑看柬埔寨宗教文化特征

ID:33506639

大小:287.8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6

从吴哥窟雕塑看柬埔寨宗教文化特征_第1页
从吴哥窟雕塑看柬埔寨宗教文化特征_第2页
从吴哥窟雕塑看柬埔寨宗教文化特征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吴哥窟雕塑看柬埔寨宗教文化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锻铜雕塑www.huyidiaosu.com武汉湖艺雕塑艺术有限公司整理从吴哥窟雕塑看柬埔寨宗教文化特征“柬埔寨是印度支那半岛南端的一个佛教国家。他的整个文化即以印度文化为主体,古代大乘佛教非常发达,近代上座部的佛教颇为盛行;在其国土上还遗存有许多印度教的遗迹。在洞里萨湖附近的瑰伟的安谷寺(我国华侨称之为‘唔哥’)遗迹,即为中古时代佛教与印度教相融的柬埔寨民族文化的结晶”。柬埔寨是以印度教、大乘佛教、神王崇拜等组成的宗教文化态势。我们在分析柬埔寨吴哥窟的雕刻和建筑艺术的同时,通过这些辉煌的经典之作,还可以探究古代柬埔寨的宗教

2、文化形态。《南齐书》卷五十八记载:“那伽仙诣京师,言其国俗事摩醯首罗天神,神常降于摩耽山。土气恒暖,草木不落。其上书曰:‘吉祥利世间,感摄于群生。所以其然者,天感化缘明。仙山名摩耽,吉树敷嘉荣。摩醯首罗天,依此降尊灵。国土悉蒙祐,人民皆安宁。由斯恩被故,是以臣归情。菩萨行忍慈,本迹起凡基。一发菩提心,二乘非所期。历生积功业,六度行大悲。勇猛超劫数,财命舍无遗。生死不为厌,六道化有缘。具修于十地,遗果度人天。功业既已定,行满登正觉。万善智圆备,惠日照尘俗。众生感缘应,随机授法药。佛化遍十方,无不蒙济擢。皇帝圣弘道,兴隆于三宝。

3、垂心览万机,感恩振八表。国土及城邑,仁风化清皎。亦如释提恒,众天中最超。陛下临万民,四海共归心。圣慈流无疆,被臣小国深。’”这段史料记载了那伽仙的表奏中颇多印度教诸神的称谓,如摩醯首罗即指印度教的大自在天,也就是湿婆神。又说“俗事天神,天神以铜为像,二面者四手,四面者八手,手各有所持,或小儿,或鸟兽,或日月”根据这些记载,有观点认为这个崇拜乃是湿婆神和毗湿奴神结合的天神诃里诃罗(Harihara)。可见当时是印度教盛行。那伽仙的奏表中也描述了扶南“佛法兴显,众僧殷集,法事日盛”,展现了扶南座位东南亚地区大乘佛学中心的盛大景象

4、。从中国史籍的记载推测,大乘佛教传入柬埔寨的时间,与婆罗门教传入柬埔寨的时间大致相同或稍后。由此可知古代柬埔寨往往将印度教和佛教并置而一同尊崇。到了12世纪末,创造了高棉历史上的辉煌的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Ⅶ)重振繁荣,兴建吴哥,在宗教上更是皈依大乘佛教,死后谥号为“伟大最高的佛教徒”。此时的大乘佛教为吴哥造像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棉的微笑”正是体现了佛教的深思的气禀,体现了佛教徒平和内省的气质,具有神秘的美感。并且这些形象均高颧厚唇,具有强烈的古高棉人形象特征和世俗气息,由此可见艺术形象的表现是深受当时当地宗教信

5、仰的影响并打上了地区人种的烙印的。除了印度教、大乘佛教的兴盛外,当802年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Ⅱ,802—850)在荔枝山顶宣告真腊独立,即吴哥王朝开始之时,阇耶跋摩二世确立了提婆罗加(Devaraja)即神王合一的湿婆林伽崇拜为官方崇拜。至1181年,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Ⅶ,1181—1219)将吴哥推向鼎盛时期,在9至13世纪这段高棉文化最光辉的时代之中,尽管存在着湿婆、毗湿婆以及大乘佛教信仰崇拜,但基础却一直是阇耶跋摩二世奠定的神王崇拜,国王永远是天神或菩萨的化身。吴哥窟也是作为柬埔寨统治者

6、生前将自己与当时所信仰的诸神结合并供奉的场所,死后又被作为统治者的陵庙。所以说柬埔寨是以印度教、大乘佛教、神王崇拜等组成的宗教文化态势。从吴哥窟的雕塑“高棉的微笑”也可以看出古代柬埔寨的宗教文化特征。因为对于这些佛头的真实身份历来说法还存有争议,有观点认为是印度教中的四面大梵天;也有认为是五面湿婆神;有认为是五面稜伽;还有学者认为是四面观音自在王像,也有观点认为是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这样的一些纷繁的观点恰恰表明了柬埔寨宗教文化特征的多样性。我们认为这些雕刻还是借助于佛教形象歌颂皇权,是对帝王容貌威仪的刻画和称颂。将吴哥窟中的

7、巨大人面雕像认定为是统治者的肖像,是对统治者容貌的刻画和神化是合乎情理的推论。参考锻铜雕塑www.huyidiaosu.com武汉湖艺雕塑艺术有限公司整理我国北魏云冈石窟的昙曜五窟的建造,也可得到有力佐证。《魏书•释老志》载北魏文成帝曾“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论者以为纯诚所感。兴光元年(454年)秋,敕有司于五级大寺内,为太祖以下五帝,铸释迦立像五,各长一丈六尺。”这种“令如帝身”即是按帝王的身形衣制造像,造像的目的是对神王合一崇拜的强化。我们认为柬埔寨吴哥窟的大石佛头像的雕凿亦

8、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当然,面貌不必完全肖似,旨在求得君权神授的身份认可,便是达到艺术服务于宗教和王权的目的了。柬埔寨宗教文化特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虽然多种宗教文化并存,但是宗教色彩偏淡。我们从大量的吴哥窟雕刻艺术遗存可以看到吴哥窟浮雕艺术主要表现印度神话和柬埔寨乡土人风情。“克美尔(柬埔寨)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