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

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

ID:33530979

大小:1004.37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2-26

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_第1页
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_第2页
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_第3页
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_第4页
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徐晓军等编著北京内容简介本书以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为基础,通过对水中污染物及其性质、絮凝剂絮凝作用原理、絮凝过程及动力学、无机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结构特性及合成方法、絮凝分离过程及设备等方面的阐述,系统全面地分析和介绍了化学絮凝剂的作用原理、污染物性质、化学絮凝剂合成方法与应用特点。本书可作为与水处理、絮凝、颗粒表面絮凝处理有关的环境工程、矿物加工、化学化工、石油、湿法冶金、食品加工等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学习参考书。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徐

2、晓军等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ISBN7030158237 Ⅰ.化… Ⅱ.徐… Ⅲ.絮凝剂 Ⅳ.TQ047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4)第071802号责任编辑:朱丽/责任校对:张琪责任印制:钱玉芬/封面设计:王浩出版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717http://www.sciencep.com新蕾印刷厂印刷科学出版社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2005年10月第一版开本:B5(720×1000)2006年12月第二次印刷印张:173/4印数:2001—3000  字数:3410

3、00定价:3600元(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枙环伟枛)序当今世界水污染严重,特别是许多工业污水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对水体生物及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前已有80个国家约20亿人缺水,水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和“水质型”缺水已成为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化学絮凝是水处理和水污染控制的重要单元操作及方法之一,通常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水处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水处理中,化学絮凝主要是去除水中悬浮胶体及颗粒,具有很好的除浊除藻功能;同时还具有去除有机物、重金属和放射性等毒性物质,致病微生物等作用。絮凝剂还可用

4、于调理污泥,降低污泥含水量。因而研究化学絮凝原理及其方法对水处理及相关领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化学絮凝在水处理、化学化工、矿物加工、石油和冶金等行业具有较悠久的发展历史。枟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枠一书综合了水处理、矿物加工、化学化工和湿法冶金等学科中的相关絮凝科学理论与技术,以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为基础,通过对水中污染物性质、絮凝剂絮凝作用机理、絮凝过程及动力学、无机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结构特性及合成方法、絮凝及分离过程和设备等方面的总结和论述,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污染物性质、化学絮凝剂的作用原理、合成方法和应用特点

5、,使化学絮凝理论与应用体系更加系统完整,对于推动水处理等相关领域中的絮凝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为了表示对徐晓军等教师的关怀和大力支持,我特为该书作序,以表达衷心的祝愿。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4月21日前言化学絮凝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一直是水处理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水处理中必不可少的单元操作之一。化学絮凝主要是去除水中由不溶性物质形成的胶体及悬浮颗粒,具有除浊除藻功能;同时具有去除水中有毒有机物、重金属、致病微生物和放射性物质等作用,还可用于污泥脱水。对于某些溶解性物质,可以先采用某些方法将其变为胶体物质,然后

6、再用絮凝法将其除去。另外,在某些情况下,絮凝作用所形成的絮体会将一些溶解性物质吸附于其上而发生吸附性絮凝现象;但想用单一的化学絮凝方法直接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杂质,目前还难以取得特别有效的结果。化学絮凝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具有较悠久的发展历史。近40年来,絮凝科学理论与技术在水处理、化学化工、矿物加工、石油和冶金等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王淀佐、汤鸿霄和李圭白等院士、高廷耀、王晓昌、卢寿慈、陆柱、严瑞暄、常青、高宝玉、李风亭等教授在不同领域为絮凝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与国内外学者和科研工作者一起为絮凝科学

7、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书分为7章,主要总结和阐述了化学絮凝剂的作用原理、污染物溶液化学性质、絮凝剂结构特性和合成方法及絮凝与分离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同时反映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本书试图形成更加系统完整的絮凝科学理论与应用体系,为推动絮凝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本书由徐晓军教授定纲定稿,第1章由徐晓军、刘祥义编写,第2、3、4、7章由徐晓军编写,第5章由张艮林编写,第6章第3、4节由刘祥义、徐晓军编写,其余部分由刘祥义编写。本书的部分研究成果得到了云南省教育厅和青岛市科技局的项

8、目支持;青岛理工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李圭白院士为本书作序;青岛科技局徐法坚副局长和褚晓明处长给予了支持和鼓励;昆明理工大学刘邦瑞和宁平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唐林生教授、青岛理工大学管锡珺教授、孔令双和宋志文副教授、中山大学魏在山博士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查湘义同学和张艮林博士为本书的录入,科学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iv·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