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阈下存在构式对动词的语义选择条件研究

认知视阈下存在构式对动词的语义选择条件研究

ID:33565689

大小:60.8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7

认知视阈下存在构式对动词的语义选择条件研究_第1页
认知视阈下存在构式对动词的语义选择条件研究_第2页
认知视阈下存在构式对动词的语义选择条件研究_第3页
认知视阈下存在构式对动词的语义选择条件研究_第4页
认知视阈下存在构式对动词的语义选择条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知视阈下存在构式对动词的语义选择条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认知视阈下存在构式对动词的语义选择条件研究-大学语文论文认知视阈下存在构式对动词的语义选择条件研究焦明环(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2)[摘要]以Talmy的认知语义概念事件词汇化模式理论为基础,对汉语“V着”和“V了”存在构式语义互换产生的原因及适用动词的条件进行分析和说明,研究认为适用动词必须和“V着”和“V了”存在构式所表达的概念语义结构内容相统一,从而得出“V着”和“V了”存在构式对适用动词的认知语义选择条件。[关键词]“V着”构式;“V了”构式;认知语义;词汇化模式;语义限制[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672-8610(2014)08-0006-02[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商务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研究及其认知分析”(12532352)和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理科专业ESP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与实践”(GBD1213050)的部分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焦明环,女,黑龙江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一、引言存在是一种特殊的述谓关系,表征的基本意义是“某地存在某人或某物”。汉语存在构式中有两种典型的句法结构“NPL+V+着+NP”“NPL+V+了+NP”(下文简称为“V着”和

3、“V了”)。有些动词可以在这两个句式中同时出现并使得这两个句式表达等价的含义,“V着”和“V了”可以互换;而有些动词则不然,有些只可出现在“V着”构式里,有些却只可出现在“V了”构式里。例如:(1)a.门口坐着一个人a’.门口坐了一个人b.黑板上写着字b’.黑板上写了字(2)a.*山里来着个姑娘a’.山里来了个姑娘b.天上飞着一群白鸽b’.*天上飞了一群白鸽例(1)中,a和b的动词“坐”和“写”可以同时出现在“V着”和“V了”两个句式当中,表达等价的含义。而在例(2)中,a的动词“来”只可出现在“V了”句式当中,b的动词“飞”只可出现在“V着”句

4、式当中。早在六十年代,范方莲先生首次探讨了存现句中“V着”和“V了”的语义等值互换现象。[1]这一研究热点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2][3][4][5]。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等开始从认知的视角来分析和解释这一问题[6][7][8]。但是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静态存现句中“V着”和“V了”语义互换和差异的问题上。这些研究无疑是富有成效的,但是仍有以下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讨论:1)“V着”和“V了”存在构式对动词的选择限制是什么?2)“V着”和“V了”存在构式语义互换条件下共现动词的适用性如何判断?本文以Talmy的认知语义概念事件

5、词汇化模式理论为基础,对“V着”和“V了”存在构式语义互换产生的原因及适用动词的条件进行分析和说明。二、运动事件概念词汇化模式理论Talmy是最早从事运动事件词汇化模式理论研究的学者。Talmy提出运动事件是“一个包括运动和状态的持续的场景”。[9]运动可分为位移运动和自足式运动两种。位移运动,顾名思义,指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自足式运动指物体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一个运动事件由主要运动事件(majorevent)和副事件(co-event)组成。主要运动事件包括四个基本概念:[动体]、[背景]、[运动]和[路径]。副事件则主要表现为运动的[原

6、因]或[方式]。Talmy认为意义层面和表达形式层面的要素可以各自离析出来,不同的词化单位被用来表达这些概念要素内容,一个运动事件的语义成分可以分解为[动体]、[背景]、[运动]、[路径]、[原因]或[方式]。[10]不同语句的组织形式体现着各概念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三、“V着”、“V了”存在构式结构上的对比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存在构式也可以被认为表达运动事件概念语义。存在句表征的基本意义是“某地存在某人或某物”。“V着”和“V了”存在构式在语言组织形式上只有“着”和“了”存在不同。汉语中,“着”用在动词后面主要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7、,“了”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完成、事件的实现或状态变化。石毓智在对汉语体标记“着”的讨论中指出“着”既可以表达动作开始和结束之间的进行,又可以表示动作结束后的持续状态。[11]如图所示,A表示一个动作行为的起始点,B代表一个动作行为的终结点,X代表动作行为进行中的某一时点,C表示动作行为结束后的时间点。AXBC“着”所描写的是时间轴上(X,C]之间的进行和持续状况。“了”所描写的是时间轴上(B,C]之间动作结束完成后的状况。“V着”存在构式的概念语义可以被看作为“在某地以某种持续的动作存在某物”或“在某地以某种持续的状态存在某物”。类似的,“V

8、了”存在构式的概念语义可以被看作为“在某地以某种动作完成后的状态存在某物”。总的来说,这两个构式的概念事件语义构成可以描写为[背景][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