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同步练习

《归去来兮辞》同步练习

ID:33617496

大小: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7

《归去来兮辞》同步练习_第1页
《归去来兮辞》同步练习_第2页
《归去来兮辞》同步练习_第3页
《归去来兮辞》同步练习_第4页
《归去来兮辞》同步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同步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归去来兮辞》同步练习一、基础部分(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浔阳(xún)     荒芜(wǔ)惆怅(zhànɡ)    耘耔(zǐ)  B.熹微(xī)     稚子(zhì)盈樽(zūn)     眄庭柯(miǎn)  C.怡颜(yí)     容膝(xī)流憩(qì)      遐观(xiá)  D.出岫(xiù)     西畴(chóu)船棹(zhào)     遑遑(huánɡ)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眷然有归欤

2、之情    依恋的样子  情在骏奔       骑着快马奔跑  B.非矫厉所得     勉强克制  眄庭柯以怡颜     欢颜,高兴表现在脸上  C.当敛裳宵逝     收拾衣物  悟以往之不谏      不能挽回  D.倚南窗以寄傲     寄托自足自得的心情  策扶老以流憩      拐杖  3.下列各组中对“以”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舟遥遥以轻飏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家叔以余贫苦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③相同,②

3、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何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  5.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遂见用于小邑。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 )  A.足以极视听之娱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C.感吾生之行休  D.悦亲戚之情话 

4、 7.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给后世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做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D.《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又名潜,自

5、号“五柳先生”,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  二、阅读部分(共3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

6、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无怀氏、葛天氏:均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8.下列各句加粗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B.不戚戚于贫贱(哭泣)  C.常著文章自娱(写作、著述)  D.衔觞赋诗(酒杯)  9.对下面两组句子加粗词意思、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以”相同,两个“得”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得”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得”也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得”也不同  

7、10.对下面两个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曾不吝情去留 ②不求甚解  A.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B.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C.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D.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11.对“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话很像这一类人所说的吧  B.他的话说的好像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  C.他说(五柳先生)就像是这样一类人

8、吧  D.他谈到(五柳先生)这类人,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吧  12.下面对文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开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到“因以为号焉”一段话中可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平常人。  B.“赞”是附在正文之后,用来评论史事或认识的文字,最早的“史论”即指此而言。  C.文中“箪瓢屡空”语出自《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后人因而用“屡空”代指安贫乐道。  D.文末“无怀氏”“葛天氏”句,表明了作者希望生活在上古那种生活安乐、恬淡自足、风气淳朴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