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方法

生态城市规划方法

ID:33652160

大小:79.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2-28

生态城市规划方法_第1页
生态城市规划方法_第2页
生态城市规划方法_第3页
生态城市规划方法_第4页
生态城市规划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城市规划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城市规划方法及“案例”城市与环境学院07级资环3班王世贤学号:20071136010019生态城市规划方法及“案例”摘要:传统城市规划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体,是人类主要聚居方式的研究。传统城市规划偏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的整体发挥。生态城市规划从单方面的自然生态到全方位的泛生态皆有涉足,它是以研究人和环境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人类聚居环境研究学科和方法。与城市规划一样,生态规划也是基于某一目标体系而提出对现状改进的设想,同时,两者以公众利益为主题的利益取向亦大致相同。现代生态规划从一开始就强调各种生态关系的系统性、关联性、提倡城乡一体

2、,研究城市可能存在的自然流、经济流和社会流,以此奠定最适宜城市经济社会或动的自然基础,并且,以生态学观点来看,城市本身就是一个不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以来于周围环境对它的支持。生态城市规划要以一种整体的、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城市,其思想和方法对传统的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启迪作用【1】。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生态效益;思想;方法一、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规划规划方法的转变1.规划手段由“硬”变“软”城市规划以城市土地和空间为研究对象,其本质是一种物质空间的规划,是一种有形的“硬”规划。而现代生态城市规划着重与生态系统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能量、信息交换

3、以及系统演进规律,它综合运用社会、经济、行为诱导等多种手段和方法,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软”规划。城市规划应借鉴生态规划动态的综合平衡的系统方法,由可见的物质空间规划转化为强调区域性研究的社会、经济、生态的综合弹性规划。2.规划任务由“安排”到“引导”城市规划往往对从城市土地、空间、市政设施、近期建设项目等各种城市物质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是一系列的决策过程,其任务体现在“决策——实施”过程之中。而生态城市规划的根本任务在于协调“人——地”关系,侧重与利用政策、市场、文化教育等手段引导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启迪人们的生态

4、意识和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由于“建设安排者”与“建设者”分离,传统城市规划的安排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应改变直接的“项目安排”模式为综合运用政策、市场宣传教育等多种调控、引导手段,使城市建设向既定的目标发展。3.用地布局由“均质”到“异质”城市规划脱胎于建筑学,它以适用性为原则将城市机械地划分为工业、居住、交通、旅游等功能。这种绝对的功能分区有其明显的弊端:一方面,只重视城市功能区划分,而忽视了社会区域分析;另一方面,由于将城市功能简单化而违反了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多样性

5、原理,使城市缺乏活力,导致城市各种社会、环境矛盾加剧。生态城市规划强调多样性以保持稳定性强调区域之间的能量信息交换及区域异质性。传统城市规划可从生态城市规划多样性原则中吸收营养,在用地功能布局中强调以多元化的结构和多样化的功能为基础,从而形成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综合平衡社区。城市外部空间发展应从区域的角度寻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二、生态城市规划实践概况当前,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实践在国内外发展势头强劲,国外较著名的有巴西的库里蒂巴和桑托斯,丹麦的哥本哈根,美国的伯克利等。它们都是依据城市的特点有所侧重地建设,譬如库里蒂巴公交导向的生态城市开

6、发实践,伯克利紧凑、活力、节能与自然并存的生态城市建设等,具有生态原理指导下的自适应性和实用性。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1999年海南率先获得国家批准建设生态省,2001年吉林和黑龙江又获得批准建设生态省,陕西、福建、山东、四川也先后提出建设生态省。许多城市如上海市、长沙市、宜春市、扬州市、威海市、深圳市等都先后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最近几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以及他们的地方学会举办了多次全国性地方性学术讨论会,将学术研究与交流推到了高潮。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于2002年8月19日至23日在深圳市

7、召开,《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是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将对世界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人居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2003年5月在国家环保局颁布《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标准后,标志着生态城市规划在中国进入全面发展和逐步推广的阶段【2】。三、如何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循环经济理念,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基本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具体

8、工作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制定生态城市规划以可持续发展方针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完善生态城市发展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条件。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应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