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工作

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工作

ID:33703434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8

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工作_第1页
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工作_第2页
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工作_第3页
资源描述:

《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工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应该说,这是校园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因为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家长对教师评价调查表各位家长,为了公正、公平评价教师的工作,希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学校,请你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在栏内打“√”,给教师划上公平的

2、一票。一、德:指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二、能:指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等。三、勤:指勤奋敬业、工作态度、事业心、责任心等。四、绩:指教育教学、班级管理、课内外活动取得的工作效果等。科目评价等级德能勤绩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1语文2数学3英语4音乐5体育6美术7生物8地理9信息通过调查,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满意度很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家长对教师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为此,我们需要从如下几方面努力:1、“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催化剂

3、。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

4、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2、“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家访。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最好请任课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

5、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3、“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4、“文明用语”是教师与家长沟通

6、的润滑油。  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多使用文明用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常用的文明用语有:  ⑴.今天,您的孩子过得好吗?  ⑵.您有空吗?我们谈谈您的孩子好吗?  ⑶.谢谢!多亏您的支持与帮助,这件事才办得这么好。  ⑷.请您放心,我们会记着提醒他……。  ⑸对不起,这件事我不太清楚,待我了解一下好吗?  您好,需要我的帮忙吗?  ⑺.您的孩子最近××方面进步很快。  ⑻.请问您是来接哪位孩子的?  ⑼.对不起,请您稍等片刻。  ⑽.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  从广义上说,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教

7、育的有机结合,但直接具体落实到孩子身上的主要是家庭和学校。而在家庭和学校直接对孩子实施教育影响的则是教师和家长。我们很难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轻孰重,但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与教师的密切配合,可以使学校教育事半功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共同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家长对教师的评价总结舜王街道程戈庄初中201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