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的临床ppt培训课件

胃蛋白酶原的临床ppt培训课件

ID:33715902

大小:1.26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8-05-24

胃蛋白酶原的临床ppt培训课件_第1页
胃蛋白酶原的临床ppt培训课件_第2页
胃蛋白酶原的临床ppt培训课件_第3页
胃蛋白酶原的临床ppt培训课件_第4页
胃蛋白酶原的临床ppt培训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蛋白酶原的临床ppt培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胃蛋白酶原的临床应用1.胃癌的流行病学资料2.胃癌概述3.胃癌的早期诊断4.胃蛋白酶原的临床意义5.胃蛋白酶原的检测及存在问题Diagram2006年中国卫生部统计公报位居前四位死因的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病一、胃癌流行病学资料中国人口前三位死因动态变化(1950-2003)世界癌症流行趋势 (2000年)发病:1006万人 肺癌,乳癌,结直肠癌,胃癌死亡:621万人 肺癌,肝癌,结直肠癌 较10年前增长22%现患:乳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2006年12月5日卫生部主办的“中国健康激励计划”报告:中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40万人、死亡人数达30万人,死亡人数在所有

2、癌症中居首位。二、胃癌概述胃癌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高峰年龄在60岁左右。近年来发现,年轻人发病有增多趋势,30岁以下发病者占胃癌的3.03%左右。其特点:男性多于女性、转移早、切除率低、早期诊断差、病程短,预后差。胃癌原因胃癌发病原因:种族与遗传因素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环境与饮食因素“亚硝酰胺病因学说”日本地区:烟熏、盐制食物夏威夷人种发病率高胃腺瘤性息肉胃溃疡,癌变率为5%萎缩性胃炎,10%残胃癌,1.3%-8.9%胃幽门螺杆菌(HP)——重要危险因子和启动因子之一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出现上腹不适、反酸嗳气、食欲减退,常被误诊为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当出现持续

3、性食欲不振、短期内消瘦明显、持续黑便及大便隐血阳性、腹块腹水等,肿瘤已属晚期。重视--40岁以上病人胃癌临床表现胃癌的国内状况临床研究发现,始发阶段的小胃癌、微小胃癌10年存活率可达100%,而晚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20%。因此,胃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三、胃癌早期诊断X线钡餐检查胃液细胞学X线钡餐纤维胃镜新的辅助检查肿瘤标志物胃癌诊断早期发现是本事!1.超声胃镜2.腹腔镜检查3.MRI及CT4.病理学检查早期就诊病人诊断率95%www.themegallery.comCompanyLogo四、胃蛋白酶原的临床意义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

4、:是胃液中重要消化酶—胃蛋白酶的前体,属于天冬氨酸酶家族。主细胞(胃酶细胞):PG贮存在主细胞顶部的分泌颗粒中,当细胞受到刺激时,通过胞吐方式释入腺腔。粘液颈细胞:大部分酶原分泌入胃腔,只有少量(约1%)透过胃粘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并以非活性形式经血进入尿液而排泄,因此PG可在血和尿中检测到。胃蛋白酶原:PGI&PGII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分泌泌酸腺主细胞十二指肠近端腺体泌酸腺粘液颈细胞喷门腺、幽门腺www.themegallery.comCompanyLogo胃蛋白酶原I/II(PGI/II)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粘膜特异性功能酶—胃蛋白酶

5、的前体,人胃蛋白酶原可根据生化和免疫活性特征分为两种不同的胃蛋白酶原亚群按胃蛋白酶原在琼脂凝胶电泳下的迁移率由快至慢分为pg1~pg7七种同工酶原,其中pg1~pg5有共同的免疫原性,合称PGI(又称PGA);pg6和pg7迁移率较慢,合称PGII(又称PGC)胃蛋白酶原I/II(PGI/II)分泌部位胃蛋白酶原Ⅰ是胃体粘膜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Ⅱ除主细胞分泌外,颈粘液细胞、幽门腺和十二指肠腺亦可产生1.喷门腺部位2.胃底腺部位3.幽门腺部位4.十二指肠腺部位分泌胃蛋白酶原Ⅰ分泌胃蛋白酶原Ⅱ2134胃蛋白酶原的生理改变正常人:血清中的PGI浓度是PGⅡ浓度的6倍。随着年龄

6、的增长,胃壁主细胞数量会减少,血清PGI和PGⅡ的分泌也减少,但鉴于分泌PGⅡ的细胞分布较广,致使PGⅡ下降程度没有PGI的下降程度大,所以PGI/PGⅡ比值仍降低。胃蛋白酶原I/IIPGI/IIPGI是检测胃的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针,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PGI降低;PGII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相对于胃窦粘膜),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生有关;PGI/II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因此,联合测定PGI和PGI/II比值可起到胃底腺粘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胃癌形成过程正常的胃粘膜皮层性胃炎萎缩性胃

7、炎肠上皮化生胃癌胃螺旋杆菌感染利用PG(胃蛋白酶原)法进行筛查胃蛋白酶原I/IIPGI/II临床应用1.胃癌普查的初筛选指标2.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指标1.胃癌普查的初筛选指标大量流行病学、病理学和临床证据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胃癌发病危险增高并且其患病率又与胃癌死亡率强相关,萎缩性胃炎每年的癌变率约为0.5%-1%胃癌的筛查方法传统方法:以钡剂-X线检查作为初筛手段缺点:此法存在射线暴露、检查费用较高、受检人群混杂及阳性患者难以随访等问题联合测定血清PGI和PGI/II比值是判定正常胃底粘膜或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乃至胃癌的合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