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圣人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圣人观

ID:33888676

大小:196.8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1

中国传统文化的圣人观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圣人观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圣人观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圣人观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圣人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7年第2期齐鲁学刊No.2总第197期QILUJOURNALGeneralNo.197中国传统文化的圣人观常大群(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福建厦门361005)摘要:圣人是中国文化追求的作为人的最高目标,做人做到圣人,也就达到了人生的极致。各家各派都对圣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那就是圣人是具有最高道德水平和最高智慧的人。另一方面,在圣人具备哪些素质、圣人概念的具体内涵等方面又有不同的理解。儒学在人伦日用上为圣人命名,认为圣人具有最高的道德,可以向天学习,制

2、定人间的礼乐制度,得天理,行教化。先秦道家的圣人观与汉代以后的道教成仙的目标相结合,演化为唐以后内丹而仙、救世救民的圣人观。中国医学则认为圣人和于阴阳,淳德全道,恬愉虚无,治病救人,仁心仁术。关键词:圣人观;儒家;道家;中医中图分类号:B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22X(2007)02-0037-04是对社会伦理有极大贡献的人。在这一点上,君子一、道德至善、人伦教化的圣人是不能与圣人同日而语的。孔子不想成为圣人吗?绝不是。孔子一生都在在论语!中,记载孔子对圣人论述的地方并不为自己成为圣人而奋斗,他学圣人之所学,

3、行圣人之多,孔子更多的是论君子怎样怎样,如∀君子求诸己,所行。他广收学生,从事教育事业;周游列国,广为小人求诸人#[1](卫灵公!)、∀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传播他的为政思想;晚年述而不作,整理文化典籍,[1](宪问!)、∀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里仁!)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际等等,这是因为孔子不以自己为圣人,并且以君子的上,孔子达到了圣人的境界,被后人称为圣人和万世标准要求他的学生的缘故。显然,圣人在孔子的心师表,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目中是至高无上的。子贡有一次把孔子称为圣人,孟子也是在人伦日用上为圣人命

4、名,赋予圣人但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道德内涵,他说:∀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1](述而!)在孔子眼里,也。#[2](离娄上!)他认为圣人在道德领域的贡献是尧、舜、禹、周公等才是圣人。孔子说:∀大哉尧之为伟大的,凭此贡献,圣人在人类社会中出类拔萃:∀圣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人之与民,亦类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2](公孙丑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巍上!)这种道德是善,孟子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5、[1](泰伯!)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孔子用伟大、崇高来形容他们的道德品质,他认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2](尽心下!)为∀周之德#是∀至德#,最高的道德。此外,圣人有圣人的善不是小善,而是大善,它能将善∀大而超过一般人的才智和能力,他说:∀如有周公之才之化之#,即自己是善的化身,并且无处不善,将善带给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1](泰伯!)他们可其他人,带给这个世界。如果圣人做了天下的王,治以向最高的天学习,制定人事间的礼仪制度,恩惠泽理百姓,那么他一定行仁政。尧、舜是孟子心中的圣及天下百姓

6、。所以,孔子的圣人是人伦社会的圣人,人,谈到仁政时,孟子说:∀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收稿日期:2006-11-20作者简介:常大群(1965),男,山东泰安人,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教授。37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下!)。王阳明从道与人性的关系上解说圣人,他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2](离娄上!)说:圣人率性而行,即是道。人能修道,然后能不违仁政是圣人之道,是圣人在行天之道。在这里,于道,此复其性之本体,则亦是圣人率性之道也[7]孟子的圣人标准也不仅仅是自我的善德,而从自我(上!)。学做圣人

7、,是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陆九之善扩大出去,而为全社会的善。圣人行天之道,是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的最重要课题,成为圣人是天性使然。他说:∀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他们个人的人生目标,也是他们教育学生的教学目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标。他们发挥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极力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2](尽心下!)宣扬儒学的成圣信念,这是宋明理学的一大特点,也孟子心中的圣人除尧舜禹等外,孔子也居其一。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后世把孟子称为亚圣,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孔孟之后的儒学,一直把圣人作

8、为人生的目标和价值取二、与道合一、慈悲救世的圣人向。汉代董仲舒认为∀圣人视天而行#[3](天客!)。他说:∀传曰:天生之,地载之,圣人教之∃∃故君民道家与儒家虽然都强调做人应做圣人的成圣目者,贵孝弟而好礼义,重仁廉而轻财利,躬亲职此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