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田:曾侯丙迅缶跋——兼釋“ [走攴]缶”與“迅氏(匙)”(1)

王恩田:曾侯丙迅缶跋——兼釋“ [走攴]缶”與“迅氏(匙)”(1)

ID:33910952

大小:1.32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1

王恩田:曾侯丙迅缶跋——兼釋“ [走攴]缶”與“迅氏(匙)”(1)_第1页
王恩田:曾侯丙迅缶跋——兼釋“ [走攴]缶”與“迅氏(匙)”(1)_第2页
王恩田:曾侯丙迅缶跋——兼釋“ [走攴]缶”與“迅氏(匙)”(1)_第3页
王恩田:曾侯丙迅缶跋——兼釋“ [走攴]缶”與“迅氏(匙)”(1)_第4页
王恩田:曾侯丙迅缶跋——兼釋“ [走攴]缶”與“迅氏(匙)”(1)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恩田:曾侯丙迅缶跋——兼釋“ [走攴]缶”與“迅氏(匙)”(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52曾侯丙迅缶跋——兼释“缶”与“迅氏(匙)”(首发)王恩田山东省博物馆随州文峰东周墓地亚字形大墓M18的亚字形椁室有东、西、南、北、中五室。其中西、南、北、中四室曾遭盗掘。东室保存完好,出土鼎、簋、鬲、鑑、方壶等70余件青铜礼器。另外在墓坑东、西、北三面各有一个2米×2米的器物坑。其中北坑内随葬两件制作精美华丽的铜方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湖北随州市文

2、峰塔东周墓地》,《考古》2014年7期。。通体饰镶嵌绿松石的菱形花纹(图一:1)。两件龙形耳上各有7字铭文,盖内有两行11字铭文:耳铭:曾侯迅缶硖以为(图一:2)盖铭:曾侯丙作迅缶硖以为微事(图一:3)收稿日期:2015年2月22日發佈日期:2015年2月23日頁碼:7/7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52铭文虽然简短,但仍然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一、双耳上的铭文,由于空间范围的局限,故而省去了器主

3、私名的“丙”和“作”“微事”等4字。并未省略“迅缶”二字。二、“迅缶”,目前多改作“缶”。这是因为在郭店楚简《缁衣》中的“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卂筮”一语中的“卂筮”二字。在今本《礼记·缁衣》中作“卜筮”。由于下文又谈到“龟筮”“我龟”,故而据今本改简文“卂筮”为“卜筮”。此后,凡是简文中的卂或从卂的迅和东周金文中的迅,均被改为“卜”或“”。从而造成“卂”与“卜”混而不分的奇怪现象。应予以纠正王恩田《郭店楚简<缁衣>“卜筮”疑析》,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5年2月16日。。故本铭仍隶为“迅缶”

4、。迅,心母,浴,邪母。心、邪旁钮。迅缶即浴缶。《说文》:“浴,洒身也。”《周礼·宫人》:“其往之沐浴。”注:“沐浴所以自洁清。”收稿日期:2015年2月22日發佈日期:2015年2月23日頁碼:7/7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52按,《简报》隶为“硖以为长事”等5字的释读,目前有很大的分歧董珊《曾侯丙方缶铭文解释》及网站评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4年12月31日;王子杨

5、《曾侯丙方缶铭文“硖以为长事”解》,湖北省博物馆等编《“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4年12月。。应予分析。“硖”字,从广,从土,夹声。夹,见母叶部,给,见母缉部。双声旁转,读作“给”。《战国策·秦策》:“恐不能给也。”注:“给,供也。”“微事,目前多隶为“长事”。长、微混淆由来已久,有必要加以区别。商周文字中长与微都像人披长发形,长字手中拄拐杖,即棖的本字。《说文》:“棖,杖也。”棖借为长幼的长和长短的长。微是头发之发的本字,音同借为微小、微妙的微和国名、姓氏的魏。久借不归,另造一个从犮

6、声的髪字相替代。古玺文中由于长微混淆,从而出现了只有长和张。只有“三家分晋”中的韩、赵二姓,而没有一例魏姓的怪现象。实际情况是“长”字是在人的下肢右侧加弯勾、短横的“饰笔”以为指事字,意为长肢在此。而不加饰笔者即微字,音同借为姓氏的魏。楚简中用不同的方法区别长、微二字。郭店简和上博简用头发飘向右方者为长,飘向左的为微。音同借为美恶的美。而包山简则加人旁者为长,不加人旁者为微。例如包山M2遣策中原被隶为“韔”释为弓袋的字,其实没加人旁应隶为微,音同借为尾。遣策中的“豹尾”,是《蔡邕·收稿日期:2015年2月22

7、日發佈日期:2015年2月23日頁碼:7/7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52独断下》中用来表示诸侯身份的车上的装饰,被称为“豹尾车”。王恩田《鹿邑太清宫西周大墓与微子封宋》,《中原文物》2002年4期;《鹿邑微子墓与子口寻(腯)》,《中原文物》2006年6期。曾侯與编钟中的一号钟铭文中的“长”字作,像人拄拐杖形,是长的本字,方缶铭文中被隶为“长”的字,没有拐杖,故应隶为微。微与沐均为明母,应读作

8、沐。《说文》:“沐,濯髪也。”《礼记·玉藻》“沐稷”,孔疏:“沐。沐髪也。”《论衡·讥日》:“沐者去首垢也。”古代洗发曰沐,净身曰浴。《荀子·不苟》“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人之情也”可证。“以”,介词,用也。“为”外动词,作也。“给以为微事”,意为迅缶是供洗发用的。此外,文峰塔东周墓地中还出土曾句尹喬迅缶(图二),也应是专供洗发用的。可资比较。曾侯丙迅缶是曾国国君铸器。并且特意把这两件制作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