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展馆资料

防震减灾展馆资料

ID:33919526

大小:145.01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3-02

防震减灾展馆资料_第1页
防震减灾展馆资料_第2页
防震减灾展馆资料_第3页
防震减灾展馆资料_第4页
防震减灾展馆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防震减灾展馆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防震减灾展馆解说词【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加强对有关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抢险救灾能力。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说明】本前言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地震灾害预防”的第二十三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包括: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的宣传、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的普及教育、防震减灾行业的宣传。防震减灾宣传必须坚持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和因地制宜

2、、因时制宜、科学求实的原则,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通过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逐步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和受教育程度,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全面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经验表明,固定的宣传教育基地,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科普基地的教育功能。各地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对具有一定规模、档次较高的科普教育基地,要努力创建国家级或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最近我省地震局、省教育厅、省科协联合行文,部署在全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海安县防震减灾科普展馆的建立就是为了积极贯

3、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进一步推动海安地区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前言板背景是茫茫宇宙空间中的地球。左侧三幅图分别表示地震的形成(断层模型)、地震灾害(日本阪神大地震)和减灾行动(地震救援队的救援行动)。 第一部分 地球演化运动和自然灾害【说明】本部分内容试图先通过地球演化运动、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等知识的介绍,培养地球内、外在不断运动的概念,进而说明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发生异常事件,产生各种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灾害的必然性。通过这样的内容体系,增加知识增长点,提高趣味性。 A1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灯箱)【说明】1、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外地核和内地

4、核。地壳是地球的坚硬外壳,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平均厚度只有32公里。地壳虽然看起来很稳定,但是受地球内部极高温度的影响,也会慢慢地变形。地幔厚度达2900公里。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和压力显著升高。地幔上部温度超过800度,下部温度超过估计达2200度。地核的半径有3480公里,推测温度在2000-5000度之间。根据地震波传播记录推测,地核分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因为地震发生时形成的横波(S波)不能通过外核传播,而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横波(S波)是不能通过液体传播的。2、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

5、是移动的!”他认为所有大陆曾经连成一片,后来经过分裂、漂移,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这就是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近半个世纪里,大陆漂移理论几乎无人问津。直到1960年美国地质学家哈里·赫斯提出海底扩张理论,科学家开始重新考虑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哈里·赫斯认为,大洋底就像输送带一样推着大陆一起移动,这种运动从大洋的洋中脊海岭开始。从地幔涌上来熔融物质从洋中脊海岭裂缝中喷发出来。当这些熔融物质冷却下来后,形成新的地壳。随着新地壳不断的增加,就把海岭两侧较老的地壳岩石向两边推移,大洋底就从海岭向两边不断扩张。这种大洋地壳不断增加的过程就称为海底扩张。而另一方面,在大

6、洋地壳的另一端海沟处,老的地壳则在不断的推动下沿海沟向下俯冲,回到地幔消亡。1965年加拿大科学家图佐·威尔逊把地壳岩石圈破碎后形成的各部分叫做板块,并把板块说和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结合起来,形成了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揭示了地球板块形成、运动和消减的规律。基于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学说发展起来的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大地构造学说。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灯箱片以画面形式,形象地描述了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和过程。可以指出,在海岭、板块俯冲地带(日本海沟、秘鲁智利海沟、喜玛拉雅山地带),地幔热柱上升地带,因为经常发生岩石的破裂,所以都是地震的高发地带。3

7、、本灯箱内容也可放在“地球46亿年演化史”后面讲解。 A2 地球—人类唯一的家园   【内容】蔚蓝色的地球是各种生命的乐园,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从一诞生起,地球就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它的运动和变化,既惠泽人类,也经常带来灾害。 A3地球46亿年演化史(大灯箱)【内容】地球46亿年演化史【说明】1、约46亿年前,在银河系一角的太阳开始发出光辉。原始太阳系星云在它周围回转,气体在垂直方向喷出,太阳系开始形成。原始太阳系星云气体和尘埃层分裂,形成数量达10兆个左右的小行星。在现在的地球轨道附近,100亿个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反复碰撞、聚合,地球诞

8、生。2、与现在彗星相似,由冰组成的小行星也撞向原始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