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

ID:33977302

大小:22.29 MB

页数:221页

时间:2019-03-03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_第1页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_第2页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_第3页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_第4页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姓名:张云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王恕立201104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国际产业转移是涉及多主体、多空间、多学科的复杂经济现象,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大规模承接与实施国际产业转移,我国融入了全球价值链,成为了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经济在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如输入性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压力、对外贸易摩擦、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二战后,四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的实践证明通过参与以比

2、较优势原理为基础的国际产业转移,产业移出国与产业承接国能够实现双赢,其对于双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方面均能产生积极影响。鉴于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客体正逐渐从产业(或产品)向全球价值链的组成环节深化,本文构建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与实证分析框架,探讨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本质、特征、趋势、动因、模式、效应以及决策因素等一系列问题,以期为我国更好的承接与实施国际产业转移提供借鉴,为我国在当前复杂国内国际环境中逐步摆脱面临的困境,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1章为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就国际产业转移的

3、研究背景、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进行归纳与总结,并且回顾了国内外对国际产业转移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成果,提炼出全球价值链与国际产业转移的耦合点,为本文的分析框架提供支撑。第2章为本文研究理论基础部分,主要归纳并评述了国际产业转移与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发展历程。首先介绍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理论与模式理论;接着从概念界定、治理结构、驱动因素与创新发展四个层面评述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成果。第3章是以前文理论研究为基础,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内涵、特征与发展趋势的界定与归纳。本文认为国际产业转移的实质是是跨国公司为获取更高利润空间,通过构建全球

4、一体化生产体系,将价值链某环节进行转移的过程;主体多元化、客体深层化、模式网络化、动因复杂化、环境优越化和效应多级化是其特征;并呈现向全球价值链更深层次发展、整合与优化配置资源手段多样化、促进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趋势。第4章是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对国际产业转移动因、模式与路径的再思考。首先,利用全球价值链驱动力学说分析国际产业动因,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国武汉理一I=大学博+学位论文际产业转移根本原因,但价值链驱动力的不同导致利润最大化的实施路径存在协同性与差异性;其次,本文以全球价值链治理理论为基础,将国际产业转移模式划分为市场型、模块型

5、、关系型、领导型和等级制五种类型,而国际贸易与投资构成了其主要实现路径。第5章是本章是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对国际产业转移效应的归纳,本文认为国际产业转移对转出国产生了促进就业传导、平衡国际收支、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企业利润以及推动技术(品牌)创新等正向效应,并可能诱发竞争力陷阱、产业空心化以及失业困境等负向效应;其对产业承接产生了产业集聚、制度优化、竞争引致、产业关联、结构优化、要素注入、技术溢出和观念更新等正向效应,并可能诱发扩大发展差距和低端价值锁定等负向效应;总体来说,国际产业转移对双方利大于弊。第6章是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对国际产业

6、转移的决策因素的研究,本文在通过利用相关理论,建立国际产业转移目标区位与目标产业静态与动态决策分析框架。研究表明:经济因子、政策因子、社会因子、技术因子和资源因子是目标区位静态决策因子;利益因子、趋势因子和效应因子是目标产业静态决策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本文分别建立了目标区位和目标产业的静态决策理论分析模型。通过利用实物期权博弈的相关理论,本文跨国公司目标区位与目标产业动态决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实力相当的两家同行业跨国公司目标区位动态决策最优方案是共同等待、同时投资,形成协同转移均衡形式;在目标市场上存在先导企业,并具备一定“在位优势

7、”条件下,生产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中跨国公司易于采用抢先转移,做出对抗性回应的动态产业决策;采购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中的跨国公司易于采用抢先转移,做出合作姿态的动态产业决策。第7章是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对我国国际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首先是对中国国际产业转移现状的概括与描述,勾勒出了中国国际产业转移行业轮廓与区域轮廓;第二,对影响我国东部10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规模、教育水平、科研创新、基建水平、优惠政策、开放水平、行政能力、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等因素共同构成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力;工资水平、土地稀缺性以及

8、失业率等因素共同构成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碍力;在促进力中,教育水平、科研创新、基建水平以及优惠政策对其贡献较大;在阻碍力中,成本因素对其影响较深。最后,从宏观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与优化、工业的价值链升级以及促进技术进步等层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