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

ID:33977518

大小:55.1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_第1页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_第2页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_第3页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_第4页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该教学设计是依据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内容来进行的。二、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和地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的最后一部分,是对DNA的结构知识的具体应用。本节课内容包括两部分: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二、基因、蛋白质和现状的关系。学习了这些内容,学牛•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懂得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及规律。它既是前面所学蛋白质基础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生物变异的理论基础,所以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

2、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解释中心法则。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主从资料中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2、引导学生从遗传现象得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冃标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完善的过程。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一)教学重点1、解释中心法则。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二)教学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五、课时安排:一个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练习题、作业等七、教学实施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中心法

3、则的提出及其发展教师讲解中心法则的含义及由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木节“资料分析”,运用已有的知识和从“资料分析”中获得的信息进行讨论。总结学生讨论情况,并用多媒体课件绘制图解归纳中心法则。阅读、思考,讨论、回答。结合讲解,阅读、讨论,能解释中心法则。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提出问题:中心法则很好地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和途径,也直观地表达了基因的功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给学生以思考的时空,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能。那么基因、蛋口质、午物性状三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性状及相对性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4、展示:①豌豆的圆粒与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的控制并解释;②人的白化病症状的控制并分析、解释。让学生思考后回答:这两个实例说明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牛•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教师要求学生把人的白化病症状的控制的过程示意图,整理于书上。继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图4—9阅读教材第70页“囊性纤维病和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控制”实例,让学牛思考后回答:这两个实例说明了什么?以上四个实例综合起来看又说明了什么?根拯学生的冋答情况,教师进行评价并引导总结提升:让学牛.思考、讨论并得出这一问题的答案: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化学反应(代谢过程),进而控制丰

5、物的性状。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并得出这一问题的答案: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激起学牛.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形成答案的能力。问题分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教师把学生的思维再次引回到本节的“问题探讨”上来,学生得出:表现三、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型二基因型+环境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生物体的现状;生物体的现状受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还与其生存的环境条件有关,因此,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的综合表现,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结合本

6、节课所学知识,踊跃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开动学4的脑筋,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四、细胞质基因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中的基因都称为细胞质基因五、小结师生共同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整理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