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类型误区及对策

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类型误区及对策

ID:33986439

大小:66.2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3

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类型误区及对策_第1页
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类型误区及对策_第2页
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类型误区及对策_第3页
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类型误区及对策_第4页
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类型误区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类型误区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类型误区及对策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成为中国扶贫工作的主旋律。当前中国农村,农民家庭获得收入主要有两块,一块是务农收入,一块是务工收入,且绝大多数农民家庭都己形成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家计模式。因此,在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面,农村反贫困的根木办法就是让有劳动力的农户家庭获得止常的进城务工机会。恰好川国快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为儿乎所有进城农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在当前屮国经济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能否在城市体面安居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收入水平而非身份限制。现在的问题是,相对贫困很难识别,其屮原因

2、是大量农民收入是现金收入和实物收入,很难精确统计。绝对贫困家庭很容易通过“社区瞄准”进行识别,相对贫困户与非贫困户Z间的界限很模糊。农村和农业机会有限,过去农村扶贫,将大量扶贫资金用于产业扶贫,问题是,产业扶贫儿乎是不可能的,产业只能扶富而难以扶贫。尤其是在贫困山区,开发难度大,获利机会少,与其鼓励贫困农户在缺少获利机会的贫困山区搞开发发展产业,不如鼓励贫困农户家庭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一、两种类型的贫困:缺少劳动力的贫困与集中连片型贫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贫困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最显著的成就是农村贫困人口稳步减少,贫困发生率

3、逐步下降。“2008年以来,我们两次大幅度提高农村贫困标准。目前,按老标准衡量的贫困现象已基本消除”[1]。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在京发布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扶贫蓝皮书)指出,中国减贫对全球贡献卓越,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减少了71464万人[2]。当前中国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和缺少劳动力的家庭。中国反贫困战略也经历了一个由区域到农户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主耍扶贫对象是国家或省确定的贫困县;2001年开始将扶持的重点转向1

4、5万个贫困村;2011年国家乂确定了14个连片特困地区,包括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一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川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等。可以看岀,中国农村扶贫长期以贫困地区的区域开发为主要手段。[3]当前中国农村贫困主耍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尤其是集中在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国家“十三五扶贫攻坚计划”屮提出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大多分布在生存条件恶劣、缺水少土、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多发、社会事业发展

5、滞后的大石山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水库移民区,贫困程度深、口我发展能力弱,是实现我国千年扶贫冃标、小康冃标中最难啃的硬骨头”o[4]在连片贫困地区,不仅贫困发生率高,而且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收入差距小,识别难度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贫困往往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考虑贫困地区的文化,简单地进行帮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简单地说,当前全国反贫困的主要战场是在集中连片贫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存在着比较显著的贫困文化。此外,全国几乎所有农村都有普遍的零星贫困发生,这些零星贫困发生的主因是天灾人祸造成农民家庭缺少基本劳动力,从而

6、无法从市场上获得缓解贫困的劳动收入。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成为中国扶贫工作的主旋律。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思想,抓住了新形势下做好扶贫工作的核心。他明确指出:“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在总结各地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习近平要求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他指出:“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

7、,注重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脫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就需要理解农村贫困产生的原因,尤其是要理解农民获取收入完成家庭劳动力再生产的方式。当前中国农村,农民家庭获得收入主要有两块,一块是务农收入,一块是务工收入,且绝大多数农民家庭都已形成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家计模式[5]:家庭中年龄比较大的中老年父母留村务农,年富力强的年轻子女进城务工。一个农民家庭可以同时获得务农收入和务工收入,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家庭收入

8、,缓解农民家庭贫困状况。即使农村农业生产条件比较恶劣,农业收入不足以解决贫困问题,农民家庭只要有年轻子女进城务工经商,他们就可以从城市获得已经形成的全国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工资收入,从而可以缓解(实际上一般是彻底改变)农户家庭贫困状况。因此,从家庭层面来看,造成农村贫困的原因就有两个:一是家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