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方面应用

赏识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方面应用

ID:33996813

大小:61.3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3

赏识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方面应用_第1页
赏识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方面应用_第2页
赏识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方面应用_第3页
赏识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方面应用_第4页
赏识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方面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赏识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方面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赏识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方面应用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两组学生对同一器材进行功能开发的数量、完成不同困难程度的移动游戏所用时间、耐力方面,以及自信心、意志力等心理测试中,发现他们具有差别。学生在赏识因素的激励下,产生了一种心理需求,形成了良性的非智力因素。在赏识教育中,学生从阶段性“小目标"的实现获得成功的体验,朝着自定的目标前进,进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学生由此身心充分结合,得到全面的发展。关键词:赏识教育;赏识对象;赏识信号;赏识环境;非智力因素Appreciationofeducationinthe

2、applicationofsecondaryschoolphysicaleducationWuMinAbstract:Thispapercomparestwogroupsofstudentsdevelopedthesamenumberoffunctionalequipmenttocompletethevariousdifficultiesofthetimeusedformobilegames,endurance,andself-confidence,willpowerandotherpsycholo

3、gicaltests,foundthattheyhavedifferences.Factorintheappreciationofstudentsinspiredtoproduceapsychologicalneed,formingabenignnon-intellectualfactors.Inappreciationofeducation,studentsfromthestageof”smalltargetvtoachievethesuccessoftheexperience,movingfro

4、mthegoalset,andthenformavirtuouscycle.Studentstofullyintegratethisbodyandmind,tofullydevelop・Keywords:appreciativeeducation;appreciateobjects;appreciatedsignal;appreciatetheenvironment;non—intellectua.1factors一、前言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一位普通聋

5、童的父亲周弘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把一个三岁时还一个字不会说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继而在南京创建聋人学校,以此方法培养出一批批早慧儿童,进而把这种方法用在健全儿童身上也取得了良好成效。人体是体质与心理的统一体,但是由于受身心外在对立的体育观的影响,有些人认为,体育就是锻炼身体,身体就是指肉体,而与精神和心灵无关。随着体育教学方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育心和育体并重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在教学中在对照班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实验班的学生采用赏识教育方法,具体为首先对实验班的学

6、生通过教学观察、访谈、学生自我建立的资料袋和各阶段、各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找出赏识对象。其次,积极营造赏识条件,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内容,都有意“设置困难点”、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之间沟通,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设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在巩固已有的赏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结合赏识信号的传递、赏识环境的渲染,使学生增强信心,坚定目标,并采用多种有效的评价方式。通过一个教学年的教学后,经测试发现两组学生除运动项目的成绩提高外,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明显差别。非智力因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指的非智力

7、因素为狭义的概念,即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本文试图对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方面加以探讨。二、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高中一年级女生。其中本人所教授的高一(1)班与高一(2)班共有30人,高一(5)班与高一(6)班共31人,其中一人体育免修,不在研究范围。在实验前对其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实验、50米跑、仰卧起坐进行测试,对测试成绩进行数理统计后发现,两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无明显差别,见表1,随机采用高一(1)班与高一(2

8、)班为实验班,高一(5)班与高一(6)班为对照班。2.研究方法⑴文献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为文章提供重要理论依据。⑵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在实验前对两个班级的学生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马加乐、杨瑞旺和乔世伟共同编制的中学生非智力因素测验的表格,测试学生非智力因素特征;用由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陈会昌教授编制的意志品质量表,测试实验后两个班级的学生意志力发展情况、自信心方面发展情况。⑶实验法:在一个学年结束前,让两个班级学生对同一器材进行多功能、代功能、异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