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流行病学》doc版

《伤害流行病学》doc版

ID:34072935

大小:5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3

《伤害流行病学》doc版_第1页
《伤害流行病学》doc版_第2页
《伤害流行病学》doc版_第3页
《伤害流行病学》doc版_第4页
《伤害流行病学》doc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害流行病学》doc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伤害流行病学一、学习要求1.应掌握内容伤害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伤害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2.需熟悉内容伤害的定义、分类和伤害的分布特征。3.需了解内容了解伤害流行病学的重要性以及研究进展。二、学习要点(一)伤害的概念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统称为伤害。(二)伤害的分类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伤害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照造成伤害的意图(1)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injury):是指无目的性、无意识地伤害,主要包括车祸、跌落、烧烫伤、中毒、溺水、切割伤、动

2、物叮咬、医疗事故等。(2)自杀(suicide)与自伤(self-inflictedinjury):是由个体对自己的有意识伤害,包括自杀、自虐、自残等。(3)暴力(violence)与他杀(homicideinjury):是由他人有意识地加害而造成的伤害,包括家庭暴力、虐待儿童、强奸、他杀、斗殴等。由他杀导致的死亡约占全部伤害死亡的10%。2.按照伤害发生的地点分类(1)道路伤害:是指在道路、铁路、航空和水上所发生的交通伤害。其中由行驶中的机动车造成的伤害是最常见的伤害种类,约占全部伤害死亡的25%以上。(2)劳动场所伤害:职业性伤害主要出现在工作地点,或由于工作环境中某事件所造成。(3

3、)家庭伤害:跌落是家庭伤害中最常见的死因。(4)公共场所伤害:凡是发生在公共场所的伤害,其中包括娱乐场所及自然灾害情况下所发生的伤害均属此类伤害。3.按照伤害的性质分类(1)国际疾病分类:WHO于1992年完成了《国际疾病分类》的第十次修订本(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10),并在第4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通过,自1993年1月1日起生效。(2)中国疾病分类:根据中国疾病分类(ChineseClassificationofDiseases,CCD)所确定的损伤与中毒的外因分类是我国卫生部于1987年参照ICD-9分类的标准,并结合

4、我国实际制订的。(三)伤害的危害1.伤害是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伤害是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原因。3.伤害具有常见、多发、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4.伤害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四)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1.摸清我国伤害发生的频率、种类和分布,为探索我国伤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寻找伤害原因提供科学线索。2.收集、整理和分析我国伤害的发生率、死亡率、PYLL和动态变化资料,建立全国或地区性伤害的防制工作。3.进行伤害原因或影响因素的研究,寻找各类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的防制工作。4.利用伤害流行病学研究成果,开展相应的伤害干预研究,为降低伤害发生

5、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保护劳动力人口健康,提高人群健康素质作出贡献。5.减少伤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社会经济负担,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驾护航。(五)世界分布特征1.全球伤害总的流行病学特征(1)全球死亡的1/10是伤害致死。(2)伤害死亡的高发年龄为15~59岁。(3)伤害死亡中男性占2/3。(4)伤害的死亡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自杀、战争伤害、火灾与烧伤、暴力、职业伤害和溺水等。(5)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呈上升趋势。地区分布:总体上来说发展中国家的伤害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年龄分布:不同年龄人群伤害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有着各自不同的分布特点。时间分布:由于危险职业从业人员的减少和自动化程度的提

6、高,以及交通工具和道路等的安全性能的提高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性伤害和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我国的流行特征我国目前仍然缺乏统一的各省、市和自治区的全人群伤害流行病学资料。在城乡分布上,城市与农村的伤害死亡均排在死因顺位的第4位。城市人群伤害死亡的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坠落、中毒、他杀、溺水、火灾和烧伤;农村人群伤害死亡的原因依次为:自杀、交通事故、溺水、意外坠落、中毒、他杀、火灾和烧伤。人群分布:除自杀外,其余死因均是男性高于女性。时间分布: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交通事故和他杀的持续上升。(六)伤害的测量指标1.伤害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1)伤害发生率:指单位

7、时间内(通常是年)伤害发生的人数与同期人口数之比,是进行伤害研究与监测常用的指标。‰(2)伤害死亡率:指因伤害致死的频率。可以计算伤害的总死亡率,也可以按照伤害的种类计算分年龄别、性别等人群特征的死亡率。2.伤害造成的损失程度的测量指标(1)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指人们由于伤害未能活到该国平均期望寿命而过早死亡,失去为社会服务和生活的时间,用死亡时实际年龄与期望寿命之差,即某原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