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财政支农问题研究

叶县财政支农问题研究

ID:34139787

大小:5.21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3-03

叶县财政支农问题研究_第1页
叶县财政支农问题研究_第2页
叶县财政支农问题研究_第3页
叶县财政支农问题研究_第4页
叶县财政支农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县财政支农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表一1996.2005年中国财政支农情况表单位:亿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制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财政支农力度提升到战略高度2003年党中央在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要求全党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支农方面,除了已有的政策继续执行并加大力度外,一是提出并开始实施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政策,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同时在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国债资金方面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二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农民减负工作。80年代中后期以

2、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农村治乱减负工作力度。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逐步改革农村税费制度。2000年,中央下发了<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减轻、规范、稳定”六字指导方针。2004年,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税费改革力度,取消了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到2005年,又宣布取消牧业税,全国免征农业税的省份已有28个,进一步减轻农民负220亿元。2006年全部取消农业税后,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农民每年减负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人均减负120元左右。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充分体现了党中央

3、、国务院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和长远谋划,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三是改变财政支农方式,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让农民直接受益。从2004年起,为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鼓励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中国改变了每年向国有粮食供销企业提供巨额补贴资金,间接补贴农民的做法,而向农民直接发放种粮补贴,2004年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种粮农民实施直接补贴,补贴资金总额达116亿元,有6亿多农民受益。2005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用于粮食直补的资金达到132亿元,比2004年增长13.8%

4、。同时,积极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分流冗员,促进粮食价格的市场化进程,逐步减少对中间环节的补贴,为巩固粮食直补创造了条件。2006年,国家将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3)设立一系列支农专项基金.5.针对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设立了多项基金以支持农业重点发展领域和项目。如1986年设立“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1989年设立农业发展基金,还有扶贫基金、造地改田资金、水利建设基金、.移民扶持资金、农业科技示范县专项资金等,都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农业法》、《森林法》、<水法》等数十部法

5、律,涉农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更是数以千计,基本覆盖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权益保护以及与农业相关的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了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农业执法体系。3、财政支农对农业发展的作用财政支农政策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有效手段,有着其他政策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行政服务、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的治理、农村环境保护等。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实行两套政策: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由各级政府来提供,对于农村公共设施主要由农民或乡村自行解决。而农民年均纯收入不到城镇居民收入的1/3,农村基层政府财力非常有

6、限,导致公共物品在广大农村的严重不足。2000年以后,政府财政逐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逐步扭转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将其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逐渐改善。(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状况。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上建设了一系列具有综合功能的水利设施,对于增强农业的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其到积极作用;大规模治理改造中低产农田、盐碱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进行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财政支农支出具有导向作用和乘数效应。国家财政资金在引

7、导自有资金和社会其他资金投入农业方面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财政资金投入农业的方向以及贴息、补助的领域可以直接反映政府的政策取向,为企业和那么资金进入农业传递明确的信息和信号,吸引资金向农业领域转移。乘数效应作用一方面指财政投入过程中吸引金融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指财政投入项目直接或间接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并通过农民消费刺激需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3研究内容1.3.1主要内容本论文以叶县财政支农情况为研究对象,对财政支农理论依据和财政支农的必要行进行了论述,并对国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