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

ID:34149181

大小:540.2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3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_第1页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_第2页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_第3页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_第4页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名多绣辫新疙(双月干1

2、)2010年第5期(总第48期)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口徐盈之口邹芳(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摘要: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碳减排责任的界定已逐渐成为各个国家、地区或产业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试图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从产业层面分析我国27个产业部门在其生产与消费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内涵碳排放的间接效应及其部分转移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产业部门的碳减排责任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角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产业部门的碳减排责任呈现不同的

3、特点。本文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投入产出分析;生产者碳减排责任;消费者碳减排责任;低碳经济;新能源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301(加10105—0027—09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气候变暖引发了一系列恶劣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正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碳减排已经逐渐成为各个国家、地区或产业部门的首要任务之一,如何界定碳减排责任也因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只有明确碳减

4、排责任才能更有效地制定相关政策,实现高效的碳减排。毋收稿日期:2010—07—02作者简介:徐盈之(19r70~),女,浙江杭州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环境经济学;邹芳(1987一),女,安徽六安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项目编号:2009ZX07101—009—01一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9AZI)04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EYl3008);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

5、5JD790004)。一27—万方数据徐盈之邹芳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庸置疑,碳减排责任与碳排放量有着密切的联系,碳排放量大的国家、地区或产业部门必然需要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一般通常采用碳直接排放量来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产业部门的碳减排责任,这种度量方法虽然方便快捷却存在巨大的缺陷。就国家和地区层面而言,在全球化背景下,造成碳排放的商品可能出口到其他地区,而其他地区的消费者将享用该商品,因此碳减排责任就不能单由生产者所在国或地区承担,碳排放应该归因为消费,而不是生产的排放⋯。而就一个地区的产业层面而言,单纯以各产业

6、部门的碳直接排放量来衡量其碳减排责任也不合理。首先,它忽略了各产业部门在生产与消费行为过程中产生的内涵碳排放①,直接排放的数据无法准确地衡量其碳减排责任;其次,各产业部门都存在自身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碳减排责任不可能由生产者单独承担,内涵碳排放会通过生产与消费行为将部分碳减排责任从生产者转移至消费者,因此,各产业部门的碳减排责任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生产者责任与消费者责任。综上所述,通过进一步界定各产业部门的生产者碳减排责任和消费者碳减排责任,将会更有力地指导和帮助政策制定者制定合理的减排政策,实现高效的碳减排。因此,对我国各产业部门的碳减排责任进

7、行准确的界定、衡量以及全面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文献综述国外的学者在碳排放责任的测度方法上相继提出了许多改进算法。例如,Oosterhavenet.al旧1使用各部门最终需求和总产出的份额作为权重处理了计算过程中的双重计数问题,通过消除中间交易的影响确定了生产者的碳减排责任,认为只为另一部门提供中间产品的生产者没有减排责任。而Femg【3o则基于受益原则,认为碳排放的责任应归于产生污染的驱动因素而非直接的污染生产者,并计算了消费者与生产者各自的环境责任。Gallego和LenzenH’采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LCA)计算了“生态

8、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用以评估完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责任。Rodrigues,J.et.al∞1基于包括生产与消费信息的对称性在内的六大特性,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从前向和后向关系分析了间接效应的全部转移,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碳减排责任的新算法。而Lenzen,M.et.alMl则根据生产与消费信息的非对称性假设仅从后向关系分析了间接效应的部分转移,提出了a一环境责任的概念,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测度。JoaoRodrigueset.al【71通过对比分析以上的两种测度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消费者与生产者环境责任的

9、典型特征以及间接效应的两种转移模式。在实证方面,许多文献都是通过引入国际贸易来衡量以国家为单位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责任问题【8‘10

10、,研究某一地区内部各产业部门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