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ID:34151138

大小:2.24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3-04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_第1页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_第2页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_第3页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_第4页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K株潭城市群十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第一章绪论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又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我国是一个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土地利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l】。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土地资源供给的稀缺性与社会需求的增长性之间逐渐呈现出失衡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形成了一系列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土地问题,例如:人均耕地日渐减少,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水土组合的匹配程度差,

2、土地生产潜力有限;土地资源质量退化,后备资源不足,等等。生态学中提出承载力概念以后‘21,自1921年Park和Burgess首次在关于承载力的研究就相继在经济学、人口学等领域展开。近年来,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更为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所关注,土地资源成为承载力研究的重点[31。1.1.2选题目的和意义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下游,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以及长江经济带结合部。受华东、华南及武汉经济圈的叠加影响,经过多年来一体化发展和建设,已成为湖南省经济最发达、科技实力最强的地区。2007年12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资

3、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随着硕士学位论文“两型社会”的成功获批,可以预见,长株潭城市群将被推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最前端,既要做到有效节约资源、保护好环境,又要做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开发相对粗放,土地需求急剧扩张,土地利用效益不高。同时,受历史上产业布局的影响,重化工业主要分布在湘江上游的湘潭和株洲两市,区内工业污染严重、能耗高,对长株潭区域的空气质量和湘江沿线的饮用水安全产生了威胁。因此,科学评价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定量研究区域人地关系,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口、资

4、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群土地资源的现实承载力并高效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以建设“两型社会",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互惠、共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2研究内容及方法本论文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综合运用土地生态学、经济学、环境学、土地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相关数学模型和应用软件,对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现实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对改善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提出了有效对策和建议。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对国内外关于土地承载力的研究进展进行

5、梳理,与传统意义上的土地承载力相区别,进而界定土地综合承载力基本内涵。(2)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概况。概述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在分析1998---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城市群土地利用成效与问题。(3)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从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四个角2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度,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分为自然资源支撑子系统、生态环境支撑子系统、经济技术支撑子系统、社会资源支撑子系统等四个子系统,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县尺度求取综合评价值。(4)提出改善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对策措施。图1.1论文研究技术路线Figure1-1Thetechnologyr

6、outeofresearch1.3研究综述1.3.1国外研究综述承载力原为力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物体在不产生任何破坏时的最大荷载,通常具有力的量纲。逐渐地,当人们在研究区域系统时,普遍借用了这一概念,用来描述区域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最大承受能力。由于研究的深入,承载力常被用来描述发展限制程度。承载力在实践中的最初应用领域是畜牧业,而最初被引入区域系统则是在生硕士学位论文态学中的应用。随着人地矛盾的不断加剧,承载力概念得到发展并应用到自然一社会系统中,从而相应地提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概念。国外早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首先是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1921年,学者Park和Burgess在有关的人类生态

7、学研究中,提出了承载力这一概念。他们认为,一个区域的人口负荷能力可以根据该区的食物资源来确定141。1970年以前的土地承载力概念大多是生态学上承载力定义的延伸。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福格特的《生存之路》和威廉·阿伦的计算方法。福格特认为世界人口激增造成了人口过剩,全球乃至各国的人口规模已超越其土地负载能力,并以公式C=B:E来说明。其中,C代表土地负载能力,B代表土地可以提供的食物产量,E代表环境阻力。196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