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

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

ID:34187207

大小:56.2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4

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_第1页
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_第2页
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二农场155620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部分农户种植的马铃薯,地上部分长势很好,地下部分却结薯小而少,产量低,效益差。要获得高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要按照马铃薯的牛长规律,进行科学管理。现将早春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地、整地应选地势高,土壤疏松肥沃,地层深厚,易于排灌的微酸性沙壤。茬口应避免重茬和迎茬,切忌与番茄、茄子、辣椒等茄科作物轮作;大田区可与大豆、玉米等作物轮作;菜区可与萝卜、白菜、葱、蒜等轮作;马铃薯是地下结块茎的作物,为使植株生长茁壮,多结薯,结大薯,必须使土壤中水、月巴、气、

2、热等相协调,所以在整地时最好实行旋耕灭茬、重耙耙地、秋深翻整地、起垄施肥连续作业,深松35-40厘米,马铃薯是喜肥高产作物,每生产500千克块茎要从土壤中吸收氮2.5・3千克,磷0.5-1.5千克,钾6-6.5千。施肥方法分基肥与追肥。基肥多用有机肥加化肥混用,每0.1公顷施有机肥4000-5000千克,化肥20千克左右。在肥料充足时可结合秋或春耕撒施,然后随耕耙与土壤混合;肥料不足时,可在播种时做种肥,如再增施钾肥效果更佳,可增产20%以上。追肥则应早为佳,尤其早熟品种越早越好,晚熟品种可结合铲趟进行追肥,根据地力0.1公顷追氮肥15-23千克。二、选种在选用良种的基

3、础上,选择薯形规整,具有木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重量为1—2两大小适中的健康种薯作种。选择种薯时,要严格去除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三、种薯处理1•储存催芽:北方牛产的种薯收获早,0・4°C储存越冬以避免发芽太长;冬季5-10°C储存越冬有利于春季种薯发芽。播前20・30天检查,如幼芽已经萌动,可取出置于温暖向阳处晒种,使幼芽绿化粗壮;如果芽眼还未萌动,可放在日光温室或其它温暖环境中催芽,可使苗齐苗壮。2.切块:播种前切块,一般要求单块重量半两左右。小个种薯竖切,每个切块都带上顶部壮芽;大个种薯切块吋,尾部芽由于其发苗后生长

4、势弱产量低一般淘汰不用,然后按芽眼顺序向顶部切块,最后将顶部一分为二;切到坏薯要严格淘汰,并用75%的洒精消毒刀面,否则会造成病害的传播。种薯切完后尽快播种不要堆放(注意:经验不足者切块催芽谨慎使用,以避免可能会因温湿度不匀而造成烂薯)。四、播种1.适吋播种:春季种植,一般在晚霜前一个月左右,外界温度稳定在5°C以上即可播种。以种植商品薯为目的地方,以不受晚霜为害为原则,争取适吋早播,提早上市,具体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小气候条件具体确定。2•播种密度和深度:马铃薯多数是与玉米进行二套二分带种植,一般以亩播3000〜3200株为宜,行距1〜1.2尺,窝距7〜8寸。最好选用2

5、0〜25克的小整薯播种,若种薯过大应切块种植,切块大小掌握在20〜25克,并做好切口消毒,保持播种量在60〜80公斤。纯作吋,亩种植密度保持在3600〜4200株,播种量100公斤左右。播种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适宜的播种深度,可防止冻伤或晒伤薯块,增加结薯层次,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五、田间管理1•苗前管理当幼芽已伸长,还没出土时用耕子将城顶耕掉一部分,以便提高土温,消灭杂草,利于早出苗,出齐苗。2.苗后管理幼苗期:当苗出齐后,要早铲早趟,深铲深趟,浅培土,以便疏松土壤,提高土温,促进根系生长;孕蕾期:此期抓紧铲趟2・3次,同吋要加厚培土,使土壤疏松,消灭杂草。如

6、遇干旱则应适当灌水,缺肥吋可适当补肥;结薯期:此期应促地下结薯,控制地上徒长,可延长结薯盛期。所以此期应喷药防病或喷矮壮素防止徒长,如有条件可进行掐花掐蕾,避免过快生长消耗养分,这样可提高产量10%左右。3.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为害马铃薯较重的病虫害主要有晚疫病、病毒病、块茎蛾和虫牙虫,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进行综合防治,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用药防治等。移栽后20天左右,亩用尿素15〜20公斤对清粪水淋施;在蕾苔期,亩施尿素10〜15公斤,氯化钾5〜10公斤,用移栽器打孔穴施;在初花期和盛花期,每亩各用0.5〜1公斤尿素、0.15〜0.2公斤磷酸二氢钾、0.15〜0.2

7、公斤硼砂对水45〜6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病虫害防治措施:苗期前(开盘前)应重点防治虫牙虫、菜青虫、潜叶蝇、霜霉病,蕾薑期应重点防治霜霉病,初花期重点防治菌核病,结荚期注意防治酚虫。用药时,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六、收获马铃薯当植株生长停止,茎叶大部分枯黄吋,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比重增磊,干物质含量达最高限度,即为食用块茎的最适收获期,利用块茎应提前5-7天收获,以减轻生长后期高温的不利影响,提高种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