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

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

ID:34212439

大小:56.6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4

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_第1页
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_第2页
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_第3页
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_第4页
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摘要】目的:对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其中超早期脑梗死患者37例,设为观察组;早期脑梗死患者35例,设为比对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比较分析。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在第4天、14天、30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分析,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评估越早、治疗越早,越有利于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关键词】超早期脑梗死;多模式影像;时间窗;疗效评价【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23-01急性脑

2、梗死的死亡率在近几年以来呈上升趋势,已经紧追恶性肿瘤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如何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已经成为医学界以及患者家属备受关注的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我院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和预后,选取2012年1月-2013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经评估治疗,观察了早期脑梗死患者与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995年修订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均给予CT、MRI为主的多模式影像观察,其中,在6小时以内首次发病的3

3、7例患者,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最小的患者39岁,最大的患者74岁,平均年龄为(58.12±7.88)岁,设为观察组;首次发病在6-24小时的35例患者,为早期脑梗死患者,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最小的患者有36岁,最大的75岁,平均年龄为(61.48±8.12)岁,设为比对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临床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观察组的37例患者,均给予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在患者入院后给予3天的100ml的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第1天加入10BU,第2

4、天加入5BU,第3天加入5BU,同时每天给予500ml胞二磷胆碱、400mg血塞通粉剂,对于脑水肿患者,如有必要可以给予20%的甘露醇进行治疗。比对组的35例患者的治疗,开始用药时间不同,其余治疗与观察组相同。1.3疗效标准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标准”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版,以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别对患者治疗后的第4天、第14天和第30天进行预后评定。NDS减少大于91%,甚至100%,0级病残程度,为基本痊愈;NDS减少46%以上,低于90%,1-3级病残程度,为显著进步;NDS减少大于18%,小于45%,为进步;NDS减少17%及以下,为无变化;ND

5、S增加18%,为恶化。1.4统计学方法SPSS17.0统计学软件;土s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t检验;x2检验;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的37例患者在治疗后第4天的临床疗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的患者依次有4例、17例、10例、5例和1例;所占比例依次为10.81%、45.95%、27.03%、13.51%、2.70%;比对组35例患者的对应各项分别依次为2(5.71%)、5(14.29%)、12(34.29%)、14(40.00%)、2(5.71%)。观察组的37例患者在治疗后第14天的临床疗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的患

6、者依次有]3(35.14%)、14(37.84%)、6(16.22%)、4(10.81%)、0(0.0);比对组35例患者的对应各项分别依次为4(11.43%)、7(20.00%)、13(37.14%)、8(22.86%)、3(8.57%)。观察组的37例患者在治疗后第30天的临床疗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的患者依次有15(40.54%)、14(37.84%)、6(16.22%)、2(5.41%)、0(0.0);比对组35例患者的对应各项分别依次为6(17.14%)、12(34.29%)、11(31.43%)、4(11.43%)、2(5.7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

7、较,均有明显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经检测FIB,PT,APTT,血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无出血情况。3讨论脑梗死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缺血性坏死,恢复或改善缺血组织的灌注是治疗重心。在可挽救的缺血脑组织进展梗死以前,通过再灌注,恢复其血流量,可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减少最后梗死面积,改善临床结果。因此,超早期的溶栓治疗尤为关键,其疗效也已得到证实。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核磁(MRI)或CT为代表的多模式影像,为急性缺血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