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通论 第三讲 罪有因果

犯罪通论 第三讲 罪有因果

ID:34230111

大小:54.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04

犯罪通论 第三讲  罪有因果_第1页
犯罪通论 第三讲  罪有因果_第2页
犯罪通论 第三讲  罪有因果_第3页
犯罪通论 第三讲  罪有因果_第4页
犯罪通论 第三讲  罪有因果_第5页
资源描述:

《犯罪通论 第三讲 罪有因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讲罪有因果引子:被害者学——谁养活着罪犯?1941年,德国的亨蒂希在《论犯罪人与被害人的相互关系》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被害者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用被害要因解释犯罪。该理论认为,被害人塑造和造就了犯罪人,贫穷而无知的移民造就了骗子。仅仅谈论食肉动物的习性和特征,而不谈论它们赖以生存的被捕食者,是不正确、不全面的。在被害人学上,被害人分为:状态性被害人;机会性被害人;斯德哥尔摩型被害人(人质综合症(人质情节))。加拿大学者弗雷泽在《关于被害人的一种犯罪学分类》中将被害人分为参与型被害人与非参与型被害人。从这一组观察可以看出:在个人对个人的犯罪中,被害人自身的作

2、用十分明显。而被害参与最为突出的案件,往往是欺诈类犯罪。于是,我们注意到,在暴力的公共秩序犯罪和人身财产犯罪之外,还有另一种犯罪,即非暴力的人身财产犯罪。3—A三级罪三级罪就是非暴力人身财产犯罪,其法定刑的平均值仅次于暴力的人身财产犯罪。(平均刑期为5-15年)典型的三级罪的罪名有: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诽谤罪、重婚罪,等等。重点讲盗窃罪和诈骗罪: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主体),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客体)的行为。核心法律特征是秘密窃取:1、行为人自认为未被发现。2、秘密性只是针对财物

3、的所有者或者保管者而言的,不是相对其他人而言的。3、秘密性要贯穿始终(相对于转化犯)。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掩盖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法律特征:欺骗(一般是作为)+自主交付(不是被迫)(信息的错误、被害人积极主动)。应用:案例1:被告人陈某为厦门某公司临时工,因感觉被公司的负责人看不起,萌生窃取公司营业款而后离开的念头。某日,陈从该公司厨房内取出一把菜刀,撬开公司一办公桌抽屉,从中窃取营业款人民币20000元及公司法定代表人陈志×的私款人民币6000元,并将一张事先书写好的署名“借条”放进该抽屉中后离开现场。问题:“署名”盗窃,是否秘密

4、窃取?答:是盗窃罪。案例2:比较两个案例:偷、骗、抢的界限何在?l某人发现三人正在盗窃,于是隐藏在一旁,等三人成功地将财物从院子里搬出装上三轮车后,大喊“捉贼”,将三人吓跑,然后将赃物拉走。(被害人无选择,来自加害一方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强迫性)l某甲发现某乙有一辆摩托车,怀疑是偷来的,便走上前去说:“这车是哪来的?”,某乙果然心虚,弃车而逃,某甲看四下无人,便将车骑走占为己有。(被害人由于轻信加害人,是一定意义上的交付)区别:看上。案例3:某甲与某乙签订协议,由某甲受托负责运作某乙开立的股票帐户内的50万元,进行炒股。同时某乙向某甲提供了股票帐号及密码。此后

5、,某甲伪造了某乙的身份证,利用知悉某乙股票帐户密码的便利条件,使用假身份证及本人身份证,分10次从证券公司提取某乙股票帐户内人民币42.6万元,全部用于个人挥霍。事后某甲为逃避追查又转移了居住地,后被抓获。问题:是盗窃吗?答:侵占罪,甲不是骗取了队乙财产的保管权,而是利用。案例4:单某谎称购买汽车,约刘某见面。见面后,单以通知买主来谈生意为由,向刘借得诺基亚手机,借故见面地点的“信号不好”,一边装作打电话,一边往店外走,并随即逃离现场。第二天上午,单在常德市银通寄卖行将手机典当,获赃款700元。问题:是盗窃还是诈骗?答:盗窃罪,被害人不是自主交付,注意“交

6、付”(所有权转移)的意义案例5:赵某编制了计算机程序“期货精灵”,在互联网期货论坛上发布帖子,诱使他人下载安装。利用这个程序,获取客户杨某等人的网上期货交易账户和密码。然后化名在网吧内进入他人期货交易账户,采用拉抬、打压天然橡胶10月合约价格,同时利用自己掌握的账户低买高卖,致使期货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异常波动。仅一天时间,客户损失317万。而赵获利49100元。问题:是偷还是骗?答:为什么动刑、除刑之后,还要进一步认真区分此罪彼罪?因为罪名不同,往往意味着轻重不同。可见,除了质的规定性以外,还要看量的规定性。3—B量刑案例:抢劫量刑实证研究。基本概念:罪刑均

7、衡。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其基本含义为:有罪有罚:无罪无罚,有罪当罚轻重其罚:轻罪轻罚,重罪重罚罪刑同质:此罪此罚,彼罪彼罚一罪一罚:单罪单罚,数罪数罚罪刑均衡原则的意义:刑法的灵魂和精髓——承载着公正的尺度;体现着“罪”对“刑”的规定;为公民预见行为后果提供参照和根据。案例:被告人汤定求在乘坐全封闭型直达长途汽车途中,窃得乘客方某放在公文包内的人民币4万元后交给被告人汤会昌,汤会昌将赃款放至行李架上。被害人方某在途中发现钱款被窃即向有关人员报失,车直达长途汽车站后,接警的公安人员根据乘客指认将两被告

8、人抓获,并从行李架上缴获赃款人民币4万元。问题:在长途汽车上窃取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