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5

ID:34242558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5_第1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5_第2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5_第3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5_第4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5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中[443100]胡平[huping23@sina.com]一、教学要求:1.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2.把握重点语句,掌握关键词语。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二、教学重点: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三、教学难点:把握重点句群、语句,掌握关键词语。四、课型:自读课五、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六、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把握全文结构,分析3、4、5段。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检查预习。课前要求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并参考《世界历史》第二册第八章《科学

2、共产主义的诞生》,认真预习课文,做〔思考和练习〕第一题;课上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查,重点落实以下知识:1.词语:悼(dào)词不可估量纷繁芜(wú)杂豁(huò)然开朗肤(fū)浅衷(zhōng)心喜悦卓(zhuō)有成效嫉(jí)恨诽谤(fěibàng)诅咒(zǔzhòu)给(jǐ)予答复诬(wǖ)蔑2.常识: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本文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用英语发表的讲话。二、简介悼词的一般要求。悼词一般分为四个部分: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

3、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3.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的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4.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者家属。第5页共5页《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三、让学生听本文的朗诵录音,并结合悼词的一般要求,思考本文的段落划分。由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1段为第一部分,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第2至第8段为第二部分,评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影响;第9段为第三部分,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四、分析第二部分结构。提问(1):马克思在哪些方面有伟大贡献?第二部分中有没有关于这一点的概括性语句?若有,该句在本部分结构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在第二部

4、分,恩格斯对马克思有“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评价性称谓,表明马克思的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这一点在第2段中有明确而概括的语句来说明,即“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第一个“对于”,突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领起下文第7段;第二个“对于”,则突出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杰出成就,领起下文第3、4、5段。提问(2):①第二部分第6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②第8段首句“正因为这样”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明确①:承上启下。明确②:第8段首句“正因为这样”的“这样”紧承第7段列

5、举的马克思所参加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第8段内容又是在叙述这些活动对马克思的影响,因此第8段应与第7段结合在一起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五、讲解第3、4、5段。提问(1):①第3段中“简单事实”后的冒号所领起的内容是什么?②“简单事实”的内容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中的“规律”是什么关系③如何理解这一“规律”?④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明确①:冒号领起的内容应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明确②:“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单句,“规律”是此单句宾语的中心语;“简单事实”的内容是由六个分句构成的复句来说明的。这个复句是对“简单事实”的解说,也是

6、对单句宾语“规律”的进一步复指。总起来说,这是个比较特殊的复杂单句。明确③:了解了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便理解了这个“规律”。[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状语前置,类比,突出了马克思这一发现的伟大历史意义,状语的提前)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②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③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④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⑤也必须由这

7、个基础来解释,⑥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浪线所标,是一个多重复句充当宾语,划出来的两层均为解正关系)“所以”领起③④⑤⑥句。“因而”领起⑤⑥句。这六个分句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概括。马克思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存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是人类历史的起点,而且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力量。从而建立了正确的唯物史观,纠正了以往的唯心史观。恩格斯仅用六个分句便将马克思的学说讲述得清楚明白,显示出他那高度的理论水平和概括能力。提问(2):①第4段中“不仅如此”的“此”指的是什么?②第5段中“一生能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