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养鱼技巧-鱼病防治.doc

【5A版】养鱼技巧-鱼病防治.doc

ID:34272885

大小:4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4

【5A版】养鱼技巧-鱼病防治.doc_第1页
【5A版】养鱼技巧-鱼病防治.doc_第2页
【5A版】养鱼技巧-鱼病防治.doc_第3页
【5A版】养鱼技巧-鱼病防治.doc_第4页
【5A版】养鱼技巧-鱼病防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养鱼技巧-鱼病防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7A版优质实用文档五月鱼病防治五月下旬的平均水温才达22.6℃,细菌性鱼病刚开始抬头,要特别注意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一般在投饵驯化开始以后,就要注意摄食鱼群的健康状况,有病早治。摄食稳定后可进行一次常规的鱼病防治工作。包括水体消毒和驱除体内寄生虫。这项工作可以安排在五月的中下旬,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进行。其目的主要是净化环境、提高鱼体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我地区五月份主要防治的鱼病有棘头虫病、粘孢子虫病、车轮虫病等。下面分别加以介绍。一.棘吻虫病1.鲤长棘吻虫病棘吻虫是寄生在鱼肠道中的一种寄生虫。因虫体的前端生

2、有一细长带钩的的吻而故名棘吻虫。又因虫体的构造不同,宿主各异而具有多种。常见危害较大的是“鲤长棘吻虫”。鲤长吻虫主要危害二龄鲤鱼,其他鱼类虽然也有寄生,但并不发病。病原分布较广,从东北的辽河到长江流域均有发现。【病原】鲤长棘吻虫身体短柱状,身体近后端三分之一处最宽大。吻部具吻钩12纵行,每行有吻钩20-22个,前端的钩大于后端的钩。腹侧的钩又大于相当背侧的钩。虫体颈部短。吻鞘细长,神经节位于吻鞘腔内。吻腺极长,并常卷曲盘绕着。体前部狭窄如颈,并外被体刺,体刺排列不规则。雄虫全长8.4—11.5毫米,雌虫全长19-2

3、8毫米。137A版优质实用文档7A版优质实用文档【症状】此病原通常寄生在前肠,数量多时可延及全肠。少量感染除局部肠段有炎症,一般无明显病状。当大量感染时,虫体在肠道中,有的多到十几甚至数百个不等。严重时因大量寄生而将肠道堵塞,造成肠梗阻;也有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能穿透肠壁而引起死亡。患病的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并出现贫血现象,逐渐死亡。也有因该虫感染并发出血性腐败病而加速病鱼死亡的情况。【诊断】解剖鱼体,剪开肠道。刮下肠道中的粘液,放入培养皿中,加入9%的生理盐水。即可发现乳白色的虫体。在生理盐水中虫体可延长存

4、活时间,并可观察到吻的伸缩。培养皿可直接在解剖镜观察,也可用吸管将虫体取出放在载玻片上,放上盖玻片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进一步确诊。2.似棘吻虫病 似棘吻虫虽也有多种寄主,但主要危害草鱼夏花和鱼种。在湖北和江西等渔场曾发现由此属的“乌苏里似棘头吻虫”引起的夏花草鱼发病死亡的病例,北方少见。【病原】乌苏里似棘吻虫体呈圆形,前端向腹面弯曲,吻短小吻钩呈4、4、4、6排列成4圈,共18个钩,第一圈吻钩最大,依次变小,第4圈最小。吻端的结构、钩的排列形式、钩的分布和数量是似棘头吻虫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乌苏里似棘吻虫的体长较短一

5、般为3~9毫米。【症状】病鱼瘦弱,体色发黑,飘浮在水面上,游动无力,不摄食。腹鳍基部充血,前腹部充血,前腹部膨大如球,剖开鱼体肠道充血。病情严重时肠道内聚集大量虫体肠壁变薄而脆,容易破裂。将要死亡的鱼在水面上打转,头部连续窜出水面,鱼体翻转,尾巴出现痉挛性颤动,随即下沉死亡。【诊断】解剖鱼体,剖开肠道取出内容物。即可见的白色虫体。也可以制片用解剖镜或显微镜检查进一步确诊。3.棘吻虫病的防治方法137A版优质实用文档7A版优质实用文档【预防】1.用生石灰200ppm彻底清塘,也可用20ppm漂白粉清塘消毒,杀死虫卵和

6、中间寄主介形虫。注意介形虫对敌百虫不敏感,用0.5ppm的晶体敌百虫不能将介形虫杀死,故此病不宜使用敌百虫。2.严格隔离病鱼,切忌将已染病的水源再注入鱼池。【治疗】1.可用敌百虫口服治疗,按每公斤鱼每天0.3~0.5克晶体敌百虫拌饵投喂,连喂4至6天或每50万尾鱼种或50公斤鱼用晶体敌百虫15~20克,每天喂一次,连喂5至6天。也可以在每公斤饲料中拌入晶体敌百虫0.5克,制成颗粒饲料连喂4至5天。2.也可用四氯化碳治疗,每公斤鱼每天用0.6毫升四氯化碳拌饵投喂,连喂五至六天。二.粘胞子虫病我国淡水鱼中寄生粘孢子虫有

7、一千多种,大多数种类都是少量寄生,不引起疾病;但有些种类则不同往往大量寄生并能引起严重的流行病。137A版优质实用文档7A版优质实用文档粘孢子虫有椭圆形、纺锤形、长纺锤形等多种形状。大小也因种类而异,但都是由两片几丁质的壳片组成。两块壳片相接处称为缝线,有缝线的一面叫做缝面,又是称侧面,无缝线之面称为壳面,又叫正面。孢壳里包藏着极囊和孢质两部分。极囊的数目,因种类不同,有1~7个,最常见的为1~4个;极囊的排列位置大多数在孢子的前端,也有排在孢子的两端的,极囊里面有螺旋形的极丝。在胞质中共有六个细胞核,两个为壳瓣核

8、,两个为极囊核,两个为胚核,胚核到孢子成熟时融合成一个所以成熟的孢子由五个细胞核组成。成熟的孢子从病鱼的胞囊中散落到水中,被别的鱼吞食或粘附在鱼体上,受到鱼的某种刺激放出极丝,裂开壳瓣,里面的胚质变成小的变形虫状体,用伪足移动,慢慢钻到寄主的组织里,生长发育。这个过程变是粘孢子虫病的传染过程。虫体钻进寄主的组织后,摄取寄主的营养长大,并开始反复分裂,形成越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