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心理咨询师技能部分总结

三级心理咨询师技能部分总结

ID:34281899

大小:78.8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4

三级心理咨询师技能部分总结_第1页
三级心理咨询师技能部分总结_第2页
三级心理咨询师技能部分总结_第3页
三级心理咨询师技能部分总结_第4页
资源描述:

《三级心理咨询师技能部分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心理咨询师三级操作技能问答题心理诊断技能(三级)部分1、如何确定会谈的内容与范围。(选择摄入性会谈的切入点)(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细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5)、确定会谈的内容与范围:会谈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2、如何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1)、“释义”,就是征得求助者同意后,把求助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它是最常用的方法。(2)、“中断”,就是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3)、“情

2、感的反射”,即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4)、“引导”,即由目前话题引向另一话题,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3、如何对会谈内容区分和鉴别。(1)要对求助者会谈的内容做程度上的区分。(2)要区分情绪与行为。(3)要对会谈内容真伪进行鉴别。(4)要对求助者有意回避引发现实症状的真实原因进行鉴别。4、不恰当的提问造成消极作用和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有哪些消极作用:(1)、造成依赖;(2)、责任转移;(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求;(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5)、心理防卫―阻抗;(6)、影响必要的概括和说明;不恰当提问方式:(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3、。(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3)、避免多重问题。(4)、避免修饰性反问。(5)、避免牡备性问题。(6)、避免解释性问题。5、选择会谈内容应把握的原则。(1)、可接受:求助者能接受,符合其兴趣。(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囚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的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6、摄入性会谈应需注意的问题。(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咨询人员在摄入行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

4、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7、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具体结合案例回答…)(1)、探寻求助者病理人格特征以及做精神病的鉴别诊断用MMPI;(2)、评估求助者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用SAS;(3)、评估求助者在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用SDS;(4)、了解求助者对自身症状的评估及程度用SCL―90;(5)、了解求助者人格特征甩EPQ;(6)、了解求助者智力发展水平用WAIS―RC或CRT;(7)、为升

5、学就业指导和人才选拔用16PF;(8)、寻找原因并对生活中精神刺激进行定性定量用LES8、咨询师应收集求助者的哪些方面的资料。(1)、一般资料:人口学资料、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娱乐活动、自我描述、个人内在世界重要特点;(2)、个人成长史;(3)、目前状态(精神、身体、社会工作和社会交往);(4)、心理测量结果;(5)、既往史;(6)、家族史;(7)、来访者价值观、个人信念、理想。9、分析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具体案例中找…)(1)、精神状态①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②情绪、情感表现;③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

6、等);④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2)、身体状态①有无躯体异常感觉:②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①工作动机和考勤状态;②社会交往状况。10、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因素。(1)、暗示:咨询师过分随意交谈,给求助者造成暗示,造成求助者自我评价和环境判断的失真;(2)、早期印象:咨询师必须尊重资料,不可固守自己印象;随时准备修正和调整自己看法;(3)、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特点:根据来访者的个性特点,根据情况灵活做出交谈计划;11、该求助者的症状是什么。(案例中找…)(1)、生理症状:案例中找(2)、心理症状:案例中找。12、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

7、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2)、从求助者对“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13、本案例该求助者诊断为什么?并说明诊断依据。(具体结合案例回答…)一般心理问题诊断(1)该求助者有躯体症状,但没有器质性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