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礼记正义》研究

孔颖达《礼记正义》研究

ID:34303028

大小:15.80 MB

页数:333页

时间:2019-03-04

孔颖达《礼记正义》研究_第1页
孔颖达《礼记正义》研究_第2页
孔颖达《礼记正义》研究_第3页
孔颖达《礼记正义》研究_第4页
孔颖达《礼记正义》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颖达《礼记正义》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陶,。1学:孔颖达《礼记正义》研究中文摘要中文捅要隋唐建立,结束了自东汉末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天下统一,南北之学亦归于统一。政治上北方统一南方,然而学术上北学却并入南学。唐太宗为了构建“大一统”的政局,加强了思想文化的建设,其中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F义》,统一经学。《正义》的修撰,使朝廷取得了学术权威的话语权。《礼记》又名《小戴礼记》,为西汉大儒戴圣编撰而成。自郑玄《礼记注》行世,遂配《周官》、《仪礼》,并称《三礼》,白孔颖达《正义》行世,遂配《周易》、《尚书》、《毛

2、诗》、《左氏春秋》,并称《五经》。郑注简奥,孔疏详赡,并形成互补。自宋代以来,《礼记》经、注、疏合刻,郑注、孔疏珠联璧合,代表了《礼记》学迄今最高的著述成就。清儒新疏《十三经》,唯阙《谷梁传》与《礼记》新疏。时至今同,《礼记『F义》之成就仍无法逾越。本文即以孔颖达《礼记正义》这一经学名著作为研究对象。本文的写作以《礼记正义》为核心,以唐前《礼记》学的发展为纵线,以其发展的政治、历史、文化为背景,以《正义》的学术成就为横截面,紧密围绕《『F义》文本展丌多角度诠释,进行跨学科研究,以期略识中国古代礼学之

3、博大。再由此。经,以窥中国经学之精深。本文共包括绪论,《礼记》称名及成书考释,唐前《礼记》学概述,《礼记正义》的修撰与版本考述,《礼记正义》校勘考释,《正义》对《礼记》经注的文本考论,《礼记正义》训诂考释,《礼记正义》人物、名物与制度考证,《礼记正义》的经学与政治思想等九章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礼记》的学术价值意义与重要成果、孔颖达《礼记正义》研究的学术意义及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等。第二章集中考释《礼记》这部典籍的称名与成书两个问题。本章梳理了《礼记》历史上的多个称谓,如《小

4、戴礼记》、《小戴记》、《礼》、《记》等,最终定名为“礼记”的历程。关于《礼记》成书,本文主张《礼记》成书问题实际应包含全书“成书”与具体篇章“成篇”两个方面。据此,本文列举了东汉以来《礼记》具体成篇的二十二家解说与考证成果;又重点比较分析了关于《礼记》一书编撰成书的七种主要说法:西汉戴圣编纂说,叔孙通编纂说,成于六国说,汉儒编纂说,伪托戴圣编纂说,马融、卢植删定说,河间献王之徒编纂说等。对以上诸说,本文皆一一辨析其正误、得失。第三章主要概述唐前《礼记》学发展情形。西汉礼学伴随着“大一统”的政局而兴起

5、,《礼记》即在此背景中编撰成书。东汉以来,治《礼记》学者日益众多,《礼记》学著作蔚为大观。本章写作有两条线索,一是以《礼记》学著述成就为重点,对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之际近八百年的《礼记》学作以鸟瞰,大致勾勒其发展的脉络,以梳理清楚唐初孔颖达等修撰《礼记正义》的学术渊源。另一条线索是描述东汉至隋唐这段历史中《礼记》学术地位不断提升的过程,及其相关的政治、文化、文学、学术等三扬少I'1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诸多原因,从而揭示唐修《五经『F义》弃《周礼》、《仪礼》二经而选疏《礼记》的历史背景。第四章主要

6、论述《礼记『F义》的修撰过程与考述其版本流传情况。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贞观之治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最重要举措之一,就是修撰《五经正义》。围绕《礼记正义》的修撰,本章首先考辨经学大I)@i-TL颖达主要的生平事迹,指正部分文献记载的混乱或讹误,尤其对孔颖达与唐太宗的交往及其学术著述成就两方面进行重点讨论,强调孔颖达领衔修撰《『F义》所具备的学术成就、人格素养与政治机遇,并揭示唐修《五经正义》弃经选记的政治原因。其次,本章考察了《五经『F义》的初撰与修定的历程,并考证其修撰具体年限、成书卷数、不同称名。关

7、于《礼记『F义》的版本,本章以其历史沿革为线索,主要考述《礼记正义》成书以来的唐代写本、宋以后的刻本(如单疏本、合刻本)、今人整理本等,其中又以宋、元、明、清四代的合刻本之传承、流变为重点论述内容,并比较分析诸版本之优劣。第五章主要考释了《礼记『F义》中的校勘情况。《礼记J下义》校勘成果丰富,蔚为大观。其校勘内容主要包括对《礼记》、郑玄《礼记注》的校勘,还有对郑注校勘的复校、对其它相关经史典籍的校勘等四个方面。本章首先考释孔疏校勘《礼记》经、注的所采用的多种版本,其次以实例归纳孔疏校勘中采墩的对校法

8、、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等具体方法。孔疏校勘,除了方法多样外,还具有广集众本,择善而从,尊重郑义,详析原因,大量存异、存疑等特点。最后,指正孔疏部分的校勘失误,并将其概括为当校而未校、从郑校而误、不从郑校而误、误驳前贤所校、依据伪书误校等五种情形。第六章主要讨论《礼记正义》关于《礼记》及郑注文本的考论。《礼记正义》的考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首先是对《礼记》一书的作者(包括成书、成篇问题)进行了考论。孔疏认为“《礼记》之作,出自孔氏”,其写作方式“错总鸠聚,以类相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