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

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

ID:34314271

大小:61.4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5

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_第1页
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_第2页
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_第3页
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_第4页
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摘要:液体菌种的应用是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金针菇21作为供试菌株,通过摇瓶培养,比较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液体菌种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玉米粉为最佳碳源,获皮为最佳氮源;通过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摇床转速150r/min、装液量60mL(三角瓶,250mL容量)、接种量12%(V/V)、培养温度221时所得液体菌种质量最优,菌丝干质量达1.8215g/100mLo栽培试验结果显示,菌龄5d的液体菌种最适合栽培应用,栽培周期比使用固体菌种短,产量也高约5.8%o关键词:金针菇

2、;液体菌种;培养基;培养条件;优化中图分类号:S646.1+5文献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是一种优质食用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1],以及朴菇素(Flammutn)、蒜菇素、金针菇原素(Flamn)等功能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力、促进智力发育、护肝等作用[2],早已成为人们熟知的保健食品。随着技术的革新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长,金针菇生产方式已由传统作坊式、季节性生产,向设施化、工厂化生产方式转变[3]。作为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液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接种便利、菌丝分散性

3、好、萌发点多、生长快、成品率高等优点,液体菌种的应用已成为食用菌菌种及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的发展趋势[4]。本研究采用液体摇瓶培养,对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期为金针菇栽培技术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菌株金针菇21,购自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1.2培养基①碳源筛选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蛋白脓1%,KH2P040.1%,MgS040.05%,维生素Bl1mg/L)中,分别加入2%的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淀粉、玉米粉4种碳源,121〜1261灭菌20min,冷却备用。②氮源筛选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葡萄糖2%,K

4、H2P040.1%,MgS040.05%,维生素Bl1mg/L)中,分别加入2%的蛋白豚、酵母膏、魏皮3种氮源,灭菌,备用。③培养条件优化培养基玉米粉2%、麦夫皮1%、酵母粉0.5%、葡萄糖1%、KH2P040.1%.MgS040.05%、CaC030.2%、维生素Bl1mg/Lo④固体菌种培养基小麦98%、白糖1%、石膏1%O小麦在清水中浸泡6〜8h,吸足水分,然后煮熟(不开粒),捞出沥干水,加入石膏粉、白糖拌匀,分装瓶中,灭菌,备用。①栽培培养基棉籽壳培养基(干料):棉籽壳78%、麦夫皮20%、蔗糖1%、CaCO31%,加水搅拌至含水量60

5、%,装袋(每袋折合干料300g),灭菌,冷却待用。1.3菌种活化菌种斜面接种到PDA平板,25€恒温培养8d,备用。1.4碳源、氮源的筛选每种不同培养基设置3个重复,用直径0.2cm的打孔器在活化的菌种平板上打孔,摇瓶容量250mL,装液量70mL,接活化菌种5块,25°C静置24h后,150r/min摇瓶培养5d,观察菌丝球形态,测定菌丝体生物量。1.5菌丝体生物量测定取50niL摇匀的培养液,过滤收集菌丝,蒸馆水洗涤至水变清后,将菌丝球置于恒重过的定性滤纸之上,于干燥箱6(TC烘至恒重后称量[5]。1.6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①一级种子的制

6、备将PDA活化的菌种经打孔后接种到液体培养基,恒温25°C,150r/min条件下培养2d,作为种子备用。①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三角瓶容量250mL,接种上述种子液进行摇瓶发酵,根据已有报道[5〜7],以摇床转速、装液量、接种量及培养温度为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详见表1,共培养5d,以菌丝体生物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培养条件优化,获得最佳摇瓶发酵培养条件。1.7最佳接种菌龄的确定发酵培养基在最优条件下制备液体菌种,菌龄分别设4、5、6d三组,经轻微绞碎后,接种到棉籽壳培养基,每组20袋,观察菌丝长满所耗的时间及菌丝的生长状况。1.8

7、固体菌种的制备将活化好的PDA菌种平板接种到麦粒菌种培养基,在25°C.相对湿度75%左右条件下培养至满袋后,继续培养1周,待用。1.9出菇试验分别将固体和液体菌种(菌龄5d)接种10g(或10mL)到棉籽壳培养基中,各50袋,24£、相对湿度75%左右条件下培养至满袋,继续1周后转入13〜14£菇房,相对湿度85%〜90%,出菇两茬[8],记录长满、现蕾时间及鲜菇产量,计算生物学效率,生物学效率(%)二子实体鲜质量/培养基干质量X100%o2结果与分析2.1不同碳源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不同碳源进行金针菇液体培养均能收获菌丝,但所得菌丝干

8、质量差异较大(表2)。葡萄糖和蔗糖产生的菌丝体较少,分别只有1.1362和1.0511g/100mL,而天然性的碳源玉米粉和可溶性淀粉产生的菌丝体干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