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调查

合肥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调查

ID:34318436

大小:56.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5

合肥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调查_第1页
合肥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调查_第2页
合肥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调查_第3页
合肥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调查_第4页
资源描述:

《合肥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合肥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调查刘尚全1陈霞2刘杨2王华茂2王娟3陈玉群4(1合肥市滨湖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骨质疏松诊疗中心230061)(2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230001)(3农工合肥市市委会230001;4合肥市老年公寓230088)【摘要】目的调查合肥地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好发部位。方法选取合肥市老年公寓在院老人及合肥市农工民主党党员,采用双能X骨密度仪由专人检测ward’s三角区、股骨颈、大粗隆区和第2-4腰椎骨密度。结果女性腰椎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4.1%,显著高

2、于男性11.1%,而男性股骨颈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则为41.7%,显著高于女性4.26%o但ward’s三角区在各检测部位中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最高,男女检出率分别为47.2%和40.9%o女性60岁以后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上升,而男性7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增加,80岁以上组男女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均超过90%。结论ward’s三角区应作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筛查的首选部位。【关键词】骨质疏松患病率Ward’s三角【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358-0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

3、maryosteoporosis,POP)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退化性全身性骨骼疾病,是以骨强度降低导致骨折风险增加的一种慢性疾病。合肥市从1999年开始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截至2011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接近105万人,占总人口的14.9%,预计到2015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会达到140万人。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骨质疏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牛活负担。木研究旨在了解合肥地区健康人群中POP的患病率情况,探讨骨质疏松症筛查的敏感部位,为进一步研究POP及其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1)合肥市老年公寓在院老人;2)合肥

4、市农工民主党党员。1.1纳入标准1)年龄在50岁以上;2)肝肾功能正常者;3)愿意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2排除标准1)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疾病史者;2)慢性肝病及胃肠大部切除术后等消化系统疾病史者;3)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史者;4)各种原因导致运动功能障碍或长期制动史者;5)近1年内使用抗癌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患者。2方法使用NORLANDXR-46双能X线骨密度仪,由专人负责测定研究对象第2〜4腰椎体、股骨颈、大粗隆区和Wards三角区等四个部位的骨密度,每日测量前均对骨密度仪进行质量控制。3•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参照

5、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即BMD与同性别、同种族、同龄人健康人群的骨峰值比较,降低程度&洋;2.5个标准差;第2〜4腰椎、股骨颈、大粗隆区和Wards三角区任一部位BMD降低程度&洋;2・5个标准差即为原发性骨质疏松。4.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二、结果1•不同性别骨质疏松患病率本研究共检测272人,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者147人,患病率为54.04%,其中男性为58人,患病率53.70%;女性89人,患病率54.27%,经卡方检验,男女两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女性腰椎骨质疏松

6、发生率为34.17%,男性患病率为11.1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男性股骨颈骨质疏松发生率为41.67%,女性患病率为4.26%,差异有显著性,见表表1不同性别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卡方检验*P<0.052•不同年龄、性别与患病率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患病率逐渐升高,80岁以上组虑病率最高,分别为90.91%和94.74%。年龄与骨质疏松患病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各年龄组不同性别之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POP患病率比较3.不同年龄组各部位骨质疏松发生率50~59岁组与60〜69岁组,ward&rsqu

7、o;s三角区骨质疏松发生率最高,其次是腰椎,其他两组各部位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见表3。表3不同年龄组各部位骨质疏松发生率三、讨论本研究选择合肥市老年公寓在院老人和合肥市农工民主党党员,对合肥地区健康老年人群进行原发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和BDM检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增龄性疾病,在流行病学调查时以10年为一段分组进行比较,其规律性变化更为明确[1]。本次调查间隔10岁为1个观察组。按照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⑵参照WHO诊断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部位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不同,且存在性别差异,女性腰

8、椎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