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名着选读

中国美术史名着选读

ID:34390313

大小:100.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3-05

中国美术史名着选读_第1页
中国美术史名着选读_第2页
中国美术史名着选读_第3页
中国美术史名着选读_第4页
中国美术史名着选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美术史名着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美术史名著选读1、绪论及早期中国古代美术史籍。包括顾恺之等《论画》、《古画品录》、《书品》等。2、唐代美术史籍(1)。包括《贞观公私画录》、《书断》、《画断》、《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唐朝名画录》等。5、五代北宋时期的美术史籍。包括《圣朝名画评》、《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宣和书谱》等。6、北宋南宋时期的美术史籍。包括《画继》、《画史》等。7、元代美术史籍。包括《云烟过眼录》、《图绘宝鉴》等。8、明清时期的美术史籍(1)。包括《无声诗史》、《名画录》、《国朝画征录》等。9、明清时期的美术史籍(2)。书画着录。《珊瑚木难》、《钤山堂书画

2、记》、《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等。10、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11、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12、金维诺《中国宗教美术史》13、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系性”》14、铃木敬《中国美术史》15、高居翰《画家生涯:传统中国艺术家的生活与工作》16、薛永年《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17、柯律格《前现代性中国的图画与视觉》18、万青力《并非衰弱的百年——十九世纪中国绘画史》19、安雅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画家和政治1949-1979》A传统史籍的写作方法:1、纪传体如:《史记》2、编年体如《竹书纪年》、《春秋》、《左传》3、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的

3、史书体裁,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另如清代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B美术史集的编写类型:1品评类:以书画论、赏评为主,有史的因素,奠定了后世史论结合的传统。如:顾恺之《论画》、谢赫《画品》(《古画品录》)、窦蒙《画拾遗录》2通史类:多采用纪传体的编写方法,最早在晚唐出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成书于847年;西方第一部美术史是意大利美术史家瓦萨里的《建筑家、画家、雕塑家传》,成书于1550年3断代史类:以朝代断代的史书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美术史上的断代史籍也出现在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中国长期以来以断代史最发达,除了政治因素外

4、,史料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是每一个朝代都留下浩如烟海的文献记录。4专史类:有地区性专史和某一方面的专史。地区性如《益州名画录》、《吴郡丹青志》。明清、民国时期大量出现是与明清时地方画派的兴起有关,也与修地方志的兴起有关。美术家的专史最早是《画禅》,美术门类的专史有《墨梅人名录》、《南宋院画录》。5着录类:中国特有的美术史著作,清代数量极大,与公私收藏的盛行、市场流通有关。如《宣和画谱》、《墨缘汇观》。早期美术史集1汉代已有美术家,但有关美术家的活动被按功能放在史书的不同地方,汉魏之前,美术家还没有被作为有地位有身份的人被人重视。记载美术

5、家及其活动是从两晋南北朝时开始的,出现了具有萌芽状态的美术史籍,但还不是美术史籍著作,正式的具有学术性的美术史籍则到唐代才出现。2出现的背景:直接与美术的创作有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画创作进入了一个自觉期,出现了一批有声誉的大家,画家有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书家有钟繇、张芝、王氏父子。人物画出现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山水画开始出现;形式风格也多样化了,如密体、疏体。书法的各种书体也已基本完成,开始了个性的创造。这些成果都要求学术上进行探索,从历史上进行总结。分类:书法类: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南朝梁瘐肩吴的《书品》、袁昂的《古今书评》,南

6、朝出现了“质”与“妍”、“天然”与“工夫”、“神采”与“形质”等范畴,成为中国古代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绘画类:1品评类:谢赫《画品》“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诫,着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评论画家艺术的论着。既重视继承,也重视创新;注意画家成就和历史地位;注意画家作品的流传情况;价值。开创画品体例,品评优劣,成为以后延续不断的中国绘画史籍的先导;首创“六法”,作为衡量画家艺术高下优劣的标准;对于三国至齐梁间27位画家的题材、技法、师承关系、艺术风格等加以论述,真实反映时代审美趋向,为中国古代绘画史提供宝贵

7、数据,史论结合,具有史料价值。隋姚最:《续画品》不分品第,而按社会地位,将帝王萧绎以“艺圣”居首。这种按职位编次的方法被宋《画继》承袭。他确立了顾恺之的崇高地位,“至如长康之美,擅高往策,矫然独步,始终无双。有若神助,非庸识之所能效;如负日月,岂未学之所能窥”。谢赫将顾恺之分为第三品“迹不逮意,声过其实”。并提出“心师造化”“立万象于胸怀”。由隋入唐僧人彦悰《后画品》,多记当时寺观壁画的作者,并注重师承关系及其差异。窦蒙《画拾遗录》、李嗣真《画后品》。2传记体:北朝后魏孙畅之的《述画》,既谈画家擅长,又指出画家缺点,并作比较。对顾恺之的看法是“顾恺之画

8、冠冕,而亡面貌”。把山水作为独立的画科来记述。3书画鉴藏著述及着录:《梁太清目》是现知最早的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