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子结构概念的语境依赖性之对话——语境论的化学哲学初探

关于分子结构概念的语境依赖性之对话——语境论的化学哲学初探

ID:34408447

大小:1.13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5

关于分子结构概念的语境依赖性之对话——语境论的化学哲学初探_第1页
关于分子结构概念的语境依赖性之对话——语境论的化学哲学初探_第2页
关于分子结构概念的语境依赖性之对话——语境论的化学哲学初探_第3页
关于分子结构概念的语境依赖性之对话——语境论的化学哲学初探_第4页
关于分子结构概念的语境依赖性之对话——语境论的化学哲学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分子结构概念的语境依赖性之对话——语境论的化学哲学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8卷,第4期2011年8月科学技术哲学研究StudiesinPhilosophyofScienceaIldTechnologyV01.28No.4Aug.,2011·科学哲学·关于分子结构概念的语境依赖性之对话——语境论的化学哲学初探桂起权1,邢如萍2(1.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430072;2.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太原030006)摘要:1.以两性物质例示化学分子的语境依赖性,并切入场有(Beinginfield)哲学和语境论哲学;2.布特列洛夫、凯库勒和范霍夫等人对“立体结构”概

2、念之贡献,再结合刘易斯共价键理论,形成刚性化的经典分子结构模型;3.鲍林“共振论”:从刚性分子结构到动态分子结构的进步;4.分子结构:走向量子实体的语境实在论和整体论理解。关键词:分子结构模型;场有哲学;语境依赖性;语境整体论解释;格式塔认知中图分类号:N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062(2011)04—000l—08桂:20lO年11月,我参加了全国“语境论与科学哲学”研讨会,觉得深受启发。按照分科的科学哲学观点,看来在物理学哲学、数学哲学、计算机科学哲学等方面都已经有人进行探讨,只可惜在

3、这次会上还没有人从化学哲学视角研究语境论的。邢:不过,我倒是对语境论的化学哲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最近,刚刚有了一点初步的想法。我想问,您对此有过什么考虑没有?桂:嗨,仔细想起来连自己都会感到奇怪,我与语境论的化学哲学还真的有缘呢。一从《场有自然哲学与场有辩证法》说起桂:1995年7月,我应约在台湾《哲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场有自然哲学与场有辩证法》⋯。其实,“场有哲学”明显是语境论思想的一个版本(独特的版本),还带上点中西合璧的意味。我发现,若把场有哲学与自己所熟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联系起来时,就能透过

4、晦涩古文字和形上学思辨的迷雾,获得一种清晰且透彻的感觉。因此,在文中我还特地认真分析了化学哲学和物理学哲学的一些案例,这就涉及化学中的酸与碱、阴阳离子,量子力学的整体论等等。2002年2月,我又写过一篇《量子力学的场有整体论解释》(即语境整体论解释)旧J。邢:偶尔听说过“场有哲学”,好像是美籍华人唐力权先生提出来的。不过,“场有”这个名词似乎有点怪怪的?为什么要把它归人语境论的范畴呢?桂:所谓场有,Beinginfield,“场中之有、依场而有”,就是依赖场境的存在,整体全息相关的存在。从本来意义上说,这

5、是不折不扣的语境论概念。邢:我想听听,您所涉及的“语境论化学哲学”究竟是怎么样的?桂:我并不奢望建立什么形上学的体系,当时只想通过科学上活生生的案例分析,对语境主义哲学作出一种辩证法的解读。比如以氯化钠为例讨论离子键。氯化钠分子实质上是钠离子(阳离子)与氯离子(阴离子)结合而成。氯化钠分子就是一个小小的“依赖于场境的存在物”,钠与氯的相互依存性是这样体现的:金属原子一方,容易因失去电子而成为阳离子,非金属原子一方,容易因得到电子而成为阴离子,此刻双方最外层都达到饱和电子层结构。【收稿日期】20lo~04一

6、05【作者简介】桂起权(1940一),男,浙江宁波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邢如萍(1972一),女,山西平遥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万方数据得失电子的双方,即阴阳离子双方相互依存,一阴一阳,异性相吸,从而形成氯化钠分子的“阴阳和合”结构。于是,周易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和谢林自然哲学中的“阴电与阳电、吸引与排斥、酸与碱”等“两极性”概念的辩证法在此就发挥作用了。邢:对于离子键,是能够说得通。那么,共价键呢?例如氢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它们

7、又属于哪一种“依赖于场境的存在物”呢?谁是得电子者?谁是失电子者?假若两者都不是那又怎么办呢?桂:问得好。对于共价键,初看起来,任何一方都既不是得电子者,也不是失电子者。但是,可以换个角度来看。既然是“共享”价电子,从特定意义上说,每一方都是得(享有)电子者,又都是失(贡献)电子者。于是,出现了“虽非得非失,却亦得亦失”的奇特逻辑结构,这就符合辩证逻辑的概念模式"j。这里不去细说它了。我认为,更主要的、最值得称道的是,在化学中还存在一种“非酸非碱、亦酸亦碱”的特殊化合物,如氢氧化铝。邢:此话怎讲?桂:氢氧

8、化铝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它是一种十分典型的“依赖于场境的存在物”,它显示什么性质,甚至它以什么资格和身份而存在,竟然完全取决于所处的场境和关系。按照酸碱的水一离子理论,酸溶于水后就电离成氢离子和阴离子;碱溶于水后就电离成氢氧根和阳离子。换句话说,氢离子H+能给出酸的性质,氢氧根OH一则能给出碱的性质。氢氧化铝,也就是铝酸,“一身兼二任”,它在水溶液中能够同时进行碱式和酸式电离。如下图所示:A13++30H一=Al(OH)3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