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檀迦利》的赏析及有关译作评价思考--从泰戈尔到谢冰心

《吉檀迦利》的赏析及有关译作评价思考--从泰戈尔到谢冰心

ID:34423865

大小:157.3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6

《吉檀迦利》的赏析及有关译作评价思考--从泰戈尔到谢冰心_第1页
《吉檀迦利》的赏析及有关译作评价思考--从泰戈尔到谢冰心_第2页
《吉檀迦利》的赏析及有关译作评价思考--从泰戈尔到谢冰心_第3页
《吉檀迦利》的赏析及有关译作评价思考--从泰戈尔到谢冰心_第4页
《吉檀迦利》的赏析及有关译作评价思考--从泰戈尔到谢冰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檀迦利》的赏析及有关译作评价思考--从泰戈尔到谢冰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卷第1期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I.5,No.12006年3月JournaIofJiangxiAgricuIturaIUniversityMar.,2006文章编号:1671-6523(2006)01-0144-03《吉檀迦利》的赏析及有关译作评价思考———从泰戈尔到谢冰心夏学胜,郦国兴(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系,江西南昌330045)摘要:通过对冰心所译的《吉檀迦利》在节奏音韵、选词造句以及风格主题上的赏析,依据语言功能的语言学理论,分析了源本与译作的关系,认为文学翻译作品应当首先以文学作品的标准进行评价,而理

2、想的诗歌翻译者应有能力被评价为语言学者和诗人,从而提出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是地位同等的语言运用行为的观点。关键词:吉檀迦利;文学翻译;源本;译作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AReflectiononaTranslationofGitanjaliXIAXue-sheng,LIGuo-xing(ForeignLanguageDepartment,JAU,Nanchang330045,China)Abstract:ThepaperdiscussesoneofBingxin’stransIationswiththefocu

3、sonthecontroversiaItopicofwhatIiterarytransIa-tionscanbecIassifiedasaccepted,whocanberegardedasaguaIifiedtransIator,andwhattheidentityoftransIationswhichareapttobetaggedassourcetexts.ItconcIudesthatonIyaIanguageschoIarandpoetisguaIifiedforanideaItransIatorofpoems.

4、Keywords:Gitanjati;IiterarytransIation;sourcetexts;transIations“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听者对于语言的审美态度。因此,衡量文学翻译作品的艰苦的练习。”这是《吉檀迦利》第十二章中的一句,它表标准应该生成于两个方面:一是源本,一是译作的未来读现了一种追求真与美的境界,也描绘了诗歌翻译的一种者。理想的文学翻译者应该是源本的推崇者,崇敬产生艰苦状态。翻译本是一种艰险的练习,本雅明(孙艺风,于精深的研读———对它所使用的语言规则及言语习惯熟2004

5、)认为任何作品都是无法翻译的。这个论断引发了稔于心而达赏析的境界,他是个高层次的读者。然而,他许多争论,争论的核心在于人们对于翻译行为的本质及更重要的是一个表达者,理想的状态是他对译入语有非翻译作品的评价标准的认定。许渊冲(2003)认为文学翻凡驾驭能力,基于长期超乎寻常的语言研究和使用,他能译的最高目标就是成为翻译文学,这个观点开阔了译作够用意象的艺术传达理性和感性的内容,从而唤起译文的评价视野,认可了译者在“失真”的雷区所发出的“自己读者的审美情结。所以,理想的文学翻译者应是一个语的声音”。言研究者和文学研究者。推而论

6、之,理想的诗歌翻译者雅各布逊(张鑫友,2002)认为语言主要用于交际,并应有能力被评为一个诗人和语言学者。依据交际的主要要素,如言者、听者,建立了著名的语言一、泰戈尔、冰心及《吉檀迦利》功能框架,而框架中诸功能的划分主要指向于言者、听者“我坐在泉源边,静听回响”(冰心《春水》)。的目的性。翻译作为语言运用的行为也应依据于译者、Gitanjali是泰戈尔的代表作,它原是作者自选的孟加译文接受者的目的性进行分析,从而区别具体翻译行为拉文宗教抒情诗集。1912年泰戈尔将其译为英文,从而的不同功能的轻重。文学语言是用生动的感性外观

7、和丰获得各国文人推崇。冰心也是在那个时期接触到了泰戈富的理性内在体现文学审美意味的意象语言(董学文,张尔的诗作,并为之震憾和影响。她在《遥寄印度哲人泰戈永刚,2001),它侧重于思想情感的交流功能,体现言者、尔》中说:“只深深的觉得澄澈⋯⋯凄美,你的极端的信仰收稿日期:2005-12-09作者简介:夏学胜(1977-),男,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第1期夏学胜等:《吉檀迦利》的赏析及有关译作评价的思考———从泰戈尔到谢冰心·145·———你的‘宇宙和个人心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你就很容易形成整齐的对仗”(王力,2

8、002)。我国古诗对有着‘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美感’的诗词,都渗入我的平仄有很高的追求,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现代汉语虽然有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了变化,平声已分为阴平、阳平,仄声里已没有了入声,但弦,凑出缥缈神奇的无调无声的音乐。”同样体现了音高、音长的变化和富有节奏的美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