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

ID:34446986

大小:29.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6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_第1页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_第2页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_第3页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_第4页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Oct.2007,Volume5,No.10(SerialNo.49)US-ChinaForeignLanguage,ISSN1539-8080,USA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曾鸣(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交际法的主要手段,在外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人们通常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更适于听说课而不是精读课。但笔者通过实践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同样也可以应用于精读课堂,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用英语就有意义的话题进行交流。关键词:交际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大学英语精读教学1.

2、简介在目前这个信息时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已经使英语不仅是以英语为母语者的专利,而且正成为全球交流的工具。为适应新世纪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2004,p.5)。在这种情形下,交际法因其使用真实语料、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任务型教学法等特点而赢得越来越多语言老师的青睐。特别是任务型教学法引起教师们的极大关注。人们通常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更适于听说课而不是精读课。但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

3、法同样也可以应用于精读课堂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用英语就有意义的话题进行交流。2.大学英语精读课的现状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分为三部分:听说教程、精读教程、泛读教程。精读课占课时的一多半,仍然被视作教学中的重头戏。在传统的精读课堂里,教学除了有限的小组讨论外,大多数时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基本上是“注入式”,教师被视作“罐子”——支配整个课堂的权威;学生则是“杯子——等待着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来注满。课堂的互动是单向地由教师传向学生,学生少有机会应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久而久之就形成对英语学习的被

4、动态度。学生们纷纷抱怨说尽管他们已经学了多年的英语,但仍不能如他们所希望的那样流利地说英语。鉴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们都迫切地感觉到需要以二语教学中的新理论来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交际教学法的具体手段,其重要性就格外凸显出来。3.任务型教学法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语言教学研究者开始关注怎样的课堂互动可以促进更迅速有效的学习(Duff,1986;Doughty&Pica,1986)。而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来掌握英语这一想法是1987年由印度的普拉布(N.S.Prabhu)首次提出并实施的

5、。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语言教学界对这一方法的共识开始达成。教师们对基于意义的课堂活动的关注和研究者们对互动模式的研究都显示出外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趋向(Skehan,1996,p.20)。【作者简介】曾鸣,女,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大学英语部讲师;研究方向:教学法、翻译学。45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3.1定义“任务”论及任务型教学法,许多学者对“任务”有不同的定义。罗尔(Long,1985,p.89)这样来解释“任务”——“一份为自己或他人免费或有偿从事的工作。譬如粉刷篱笆,填写表格,预定机票⋯⋯。换句话说

6、,‘任务’可以指现实生活中人们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事情”。瑞恰兹等人(Richards,1986,p.289)则认为“任务”是“以加工或理解语言为结果的一项活动或行动。比如听磁带后画一幅地图或执行一项指令。任务设置通常需要教师明确规定什么样的结果才算是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努南(Nunan,1999,p.24)对教学任务和目标任务进行了区分。他认为罗尔所描述的是目标任务——指的是学习个体在课堂之外现实生活中所作的典型性事情,而这些则构成了让语言学习者能使用语言做事情的语言教学的最终原理。但是,学习者在课堂里也要做许多将来并会在现实

7、生活中必须做的事情的练习。听磁带然后复述、做拼版阅读任务、以小组形式解决一个难题,这些任务被布置给学生完成,不是因为学习者将在生活中要做它们,而是因为这些任务可以提高学习者运用语言的熟练程度。瑞恰兹等人的定义依据的就是这个原理。笔者在此认同的是努南和韦利斯(Willis,1996,p.53)关于“任务”的定义:教学任务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活动,学习者在活动中运用他们所具备的任何目的语资源来取得以意义为焦点的真正的结果。这里黑体部分凸现了教学性任务的必要条件。3.2任务型教学法理论框架韦利斯(Willis,1996)对于任务型教学法

8、的三阶段过程即“任务前”、“任务”、“任务后”进行了阐释。“任务前”阶段有两个基本功能:其一是介绍和激发学习者对所选话题而设置的任务的兴趣;其二激活跟话题有关的词汇、短语、句子,促进任务的完成。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附带的作用是使学生们能在任务执行阶段尽可能流利地进行交流。“任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