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重点详细版

古代文学史重点详细版

ID:34447770

大小:5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6

古代文学史重点详细版_第1页
古代文学史重点详细版_第2页
古代文学史重点详细版_第3页
古代文学史重点详细版_第4页
古代文学史重点详细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重点详细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名词解释:吴江派:吴江派以沈璟为首,形成一个群体。沈璟,江苏吴江人。精研曲律,著《南词全谱》,传奇有十七种,合称《属玉堂传奇》。吴江派曲论的核心是对“场上之曲”的强调,“法律甚精”,具体表现为格律至上和推崇语言“本色”。这是为纠正案头之曲的弊病,纠正骈俪派堆砌辞藻而提出来的。但过去绝对化,忽视了戏曲表情达意的功能,思想偏于保守,倡导伦理道德。吴江派的成员多为沈璟的子侄、门生和追随者。临川派:临川派以汤显祖为代表,反对模拟,提倡“灵气”,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讲究才情和词藻。(参照书本)临川四梦:汤显祖辞官后的作品《牡丹亭》(1598)、《南柯记

2、》(1600)、《邯郸记》(1601),连同以前所写的《紫钗记》在内,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历史演义小说:“演”即是演绎、推演,敷演。“义”即义理。用通俗的语言,将三国时期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达作者心中的某种义理,也即是作者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等英雄传奇一般则是从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骑儿”之类发展而来,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

3、据。以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英雄传奇的故事则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世情小说:世情小说(或称人情小说),就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主要是指宋元以后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梅村体:得名于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其诗歌尤长于七言歌行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的写法,重在叙事,内容以故国怆怀和身世荣辱为主,,时称“梅村体”,代表作为《圆圆曲》。把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

4、来的叙事诗创作起了很大的影响。肌理说:中国清代翁方纲提出的诗论主张。肌理本来是指肌肉的纹理。翁方纲借用肌理论诗,理是指义理和文理,肌理是指儒家的经术和学问,有时也兼指文理。他把儒家经籍和学问看作诗歌的根本。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是王士禛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的调和与修正。他用肌理给神韵、格调以新的解释,目的在于使复古诗论重振旗鼓,与袁枚的性灵说相抗衡。性灵说:性灵说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是由情所生的,性情的真实自然表露才是“诗之本",反对复古模拟的风气。性灵说是在李贽童心说的直接启发下产生的,是当时

5、反理学斗争在文学理论上的具体表现。在诗歌艺术上提倡自然清新、平易流畅之美,反对雕章琢句、堆砌典故,反对以学问为诗。童心说:李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着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他提出了文学进化论观点。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从“童心”出发,他还强调文学的自然表现,反对刻意求工。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从诗文领域的公安派,到小说、戏曲领域的汤显祖和冯梦龙,都受他的思

6、想的影响。王守仁心学:王守仁的心学在程朱理学流于虚伪,假道学泛滥成灾,士风民心颓败不堪时出现,具有收束人心,挽衰救弊的作用。在士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士人桎梏于训诂词章之间,骤而闻良知之说,一时心目俱醒,犹若拨云雾而见白日,岂不大快!”王守仁心学吸收了禅学佛性人人具足的思想,认为良知为人心所固有,圆满自足。既然佛性和良知都出于个人自身,佛典儒经对于成佛或圣都不是必需的,那么学问修养也能圆满自足,“心灵无涯,搜之愈出”(袁中道《中郎先生全集序》),典籍书本对于学问修养也就不是必需的。故有论者云:“万历以后,心学横流,儒风大坏,不复以稽古为事”。

7、王实甫与关汉卿相比较:以剧作家而论,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和典范作家;以单部作品而论,《西厢记》是元杂剧中影响最大的作品;在语言方面,关汉卿是元杂剧中语言较少文饰的“本色派”的代表;王实甫杂剧则明显地偏向于华美,形成一处诗剧的风格。《西厢记》共五本二十折,突破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为一本的体制。《西厢记》的故事最早的来源是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不过《西厢记》的剧情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因以弦索伴奏说唱北曲,所以又称《弦索西厢》或《西厢搊弹词》。它对元代杂剧影响很大。诸宫调的音乐即是元杂剧音

8、乐的基础,所以前人说董解元为“北曲”的首创人除张生、莺莺外,“董西厢”还塑造了红娘、法聪、老夫人三个人物形象。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原作的性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