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跨时代的悲剧

哈姆雷特——跨时代的悲剧

ID:34454214

大小:36.4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6

哈姆雷特——跨时代的悲剧_第1页
哈姆雷特——跨时代的悲剧_第2页
哈姆雷特——跨时代的悲剧_第3页
哈姆雷特——跨时代的悲剧_第4页
哈姆雷特——跨时代的悲剧_第5页
资源描述:

《哈姆雷特——跨时代的悲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哈姆雷特——跨越时代的悲剧摘要:“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诚如这句话所说,哈姆雷特这个悲剧英雄形象已进入人们心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不仅没有褪色,反而历久弥新,独具特色。本文就其复仇延宕的原因,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对比几方面,进行简单论述。关键词:哈姆雷特、性格、复仇延宕、现代社会哈姆雷特是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的主人公,戏剧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经历了父死母嫁、情人受牵连而死,最后为父报仇、杀死奸王叔父,自己也中毒身亡的悲剧故事。在这部戏中,莎翁为我们塑造的哈姆雷特是一个接受人文主义思想教育、却面临黑暗丑陋现实的青年,在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下生存的王

2、子,其性格注定具有爱和恨、进步与落后,种种矛盾交织错杂的特点。着眼于此,后世对哈姆雷特形象的概括多是正义勇敢、足智多谋等等,本文无需赘述。下面就哈姆雷特性格特征、复仇延宕原因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几方面做出几点论述。一、性格特征哈姆雷特首先是一个理想主义、完美主义者,是一位快乐的王子。他最初在威登堡接受了人文教育,相信世间所有的真善美,向往美好的亲情、爱情、友情,他的世界是一个和平安乐的社会。这些一方面归因于他所生活的无忧无虑的宫廷环境,另外很大一方面是由于他所接受的人文主义思想。16世纪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宣扬个性解放,发现、解放人的价值,追求自由平等。在这样的价值观引导下

3、,哈姆雷特难免对现世社会抱有美好幻想(第二幕第二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能力!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实际上,当时的丹麦乃至整个欧洲仍在封建主义统治下,黑暗、腐朽、压抑。也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致了后文哈姆雷特的悲剧。另一方面,哈姆雷特是一个胆小怯懦的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父死母嫁,哈姆雷特并非没有怀疑,他怀疑是自己的叔父,抑或母亲,杀死了父亲,但其表现远不是一个胸有城府之人,旁白“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关的路人”说明了他是多么率性而为,甚至还萌生

4、了自杀的念头(第一幕第二场:“啊,但愿这一个太坚实的肉体会融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自杀的律法!”)!当哈姆雷特见到前王鬼魂时,是那么的激动,信誓旦旦要为其报仇,事实上却假装疯癫、迟迟不动手,即使在奸王忏悔祷告,他明知有机会杀死克劳狄斯时,他因担忧与自己身份不服而“下了一服续命的药剂”(第三幕第三场:“不,那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这些都表明哈姆雷特背负着巨大的思想压力。见过鬼魂之后,哈姆雷特想到的不仅仅是为父报仇,还有所谓的“重整乾坤”(“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5、!”),说明此时的哈姆雷特已经认识到现实社会并非如他想像的那般美好,他立志于改变现状——却从未曾实现——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封建社会,而且在初见鬼魂、得知父亲死亡真相的情况下起的意,可见这个想法多么草率,根本经不起,或者没有经过理智的推敲。上述种种,都是剧中哈姆雷特的另一面形象。莎士比亚并未大力着墨于此,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暗示了哈姆雷特为人草率、行不及言、思想的复杂和反复矛盾的特点。二、复仇延宕的原因对于剧中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原因,学术界众说纷纭,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试图给出一个最恰当的解释。分析这些观点,大致是从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外部环境和人物性格的综合三个角度解说的。早在1

6、795年,歌德就在他的作品中分析说:“一个秉性优美、纯洁、高尚而有道德的人物,却没有作为英雄所必具的魄力,垮倒在他既不能担当又不能抛弃的重负之下,一切责任在他都是神圣的,这太难了。”第一场第五幕:“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重任!”说明以哈姆雷特自身性格的缺陷不足以担负起如此伟大的使命。19世纪莎士比亚评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柯勒律治提出了哈姆雷特的延宕源于“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经历全都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去了行动的力量”,即“思想大于行动”。别林斯基则认为哈姆雷特的复仇是“巨人与婴儿的对立”,哈姆雷特虽然有巨人般的思想,却只有婴儿般的毅志。

7、这点与柯勒律治的观点不谋而合。更有甚者,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为哈姆雷特患有“俄狄浦斯情节”即恋母情结,认为克劳狄斯是哈姆雷特黑暗心理的现实版,杀了克劳狄斯就是自杀,因而迟疑不决。上述观点有其可取之处,但以现代视角分析,哈姆雷特自身存在很大缺陷。首先,哈姆雷特并不是一个性格稳重、谨慎的人,相反,他的延宕正是由于其人文性格的两面性。哈姆雷特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但并不是完全的人文主义者,他崇尚美好的事物,相信一切真善美,这只是他学到的人文主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