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ID:34482095

大小:53.9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6

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_第1页
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_第2页
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_第3页
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_第4页
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冯国庆改革开放的实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辉煌成绩取得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人们逐渐抛弃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与道德价值观。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之中,一方面物质财富的增多让我们眼花缭乱,另一方面道德价值观的缺失也让人同样担忧。如何在人际关系越来越功利化、世俗化的背景下,让人们不要失去精神的支柱,迷失人生旅途的航线呢?这就要求我们去借鉴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与道德价值,“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1]今天,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成才教育的同时,也要

2、重视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价值观就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提积累了经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其中就透视着符合一定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一、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任何概念范畴都具有时空性,都有它出现的世纪,都是当时人对于世界和自我的感受和认识,表现了人的价值需要和情感追求。”[2]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曾出现的概念有大同、中庸、仁爱、天理等,这些不同的概念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出现的,大都是针对当时社会中的一些现象而提出来的。“知行”范畴的提出也不例外,也是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一)“知行合一”思想对中

3、国古代知行观的超越“知与行”这一概念在《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这是较早有关“知行”观的论述。“知”有知识、认识方面的意思;“行”的本义指道路,后来引申为走、行动,这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说的。然而,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更多的是从道德修养方面来研究知行观的,因此,“知”更多的指道德修养、道德认识,“行”更多的是指道德践行,而这种道德践行也更多的带有主观色彩、主观臆断,更多地强调内心道德的修为与提高。然而,知行观的讨论进入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时期是在宋明以后,主要代表人物有二程、朱熹、王守仁、王夫之,尤其是王守仁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地提出了“知行合一”思想,克服了

4、知先于行与行先于知、知高于行与行高于知和知难于行与行难于知等片面的观点,对知行观做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把人们对知行观的认识推向了历史的较高水平。(二)“知伦理、行道德”的立言宗旨“宋明时期,整个封建社会动荡不安,伦理纲常遭到破坏,理学家为挽救衰世,重整统治秩序,在对知行的界定中赋予知行丰富的伦理价值和道德内涵,在理学家那里,‘知’指道德规范,伦理纲常,‘行’指践履封建伦理道德,一言以蔽之,即‘知伦理,行道德’。”[3]王守仁正是为了纠正当时社会弊端而提倡“知行合一”,“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

5、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传习录下》)这里说的十分清楚,知就是行,把人们存在的“一念发动”7而产生的不善之知彻底克服,不让他隐藏在心中。虽然这种思想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面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知行脱节的社会矛盾是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用王守仁自己的话来说,提出知行合一不是“凿空杜撰”,而是“对病的药”。(三)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内涵1.“知”的涵义在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中,知作“良知、良能”讲,继承的是孟子的思想,“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

6、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尽心上》)王守仁正是继承了孟子的这一思想,把良知视为每个人天生所具有的“心之本体”,而这种良知良能都是我们心中的“意、念”,“凡意念之发,吾心之良知无有不知者。其善屿,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其善不屿,亦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是皆无所与于他人者也。”(《王阳明全集》卷十六)就是说良知对道德实践有一定的预见性,可以预见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当问题就出在这里,既然良知是每个人与生禀赋的,那为什么会有善与恶之分呢?王守仁说:“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

7、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认为人的意念有善与恶两种,人的行也应该有善与恶两种,这就引出了行。2.“行”的涵义在王守仁看来,“‘良知’向外发动、表现显露出来就是行,不一定要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良知发动时产生的主观意念、感情、动机,都可以叫做‘行’。”[4]另外,王守仁还认为,“笃者,敦实笃厚之意。已行矣,而敦笃其行,不息其功之谓尔。”(《答顾东桥书》)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王守仁说的行也指“笃行”,因为意念有善恶两种属性,因而“行”也就有了“为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