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的翻译张太雷

马林的翻译张太雷

ID:34504118

大小:62.6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7

马林的翻译张太雷_第1页
马林的翻译张太雷_第2页
马林的翻译张太雷_第3页
马林的翻译张太雷_第4页
马林的翻译张太雷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林的翻译张太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张太雷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窦春芳马林本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Hendricus—SneeV-liet),1883年5月13日,出生于荷兰的鹿特丹,在17岁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他有许多个化名,主要有:马林(Maring),马灵(Marling),马伦(Mareng),孙铎(Sun-tuo)、倪恭卿(GniKong—Ching)、西蒙博士(Dr.Simon)、菲利普先生(Mr.Philip)、布罗维尔(Brouwer)、安得烈森(And.resen)、乐文松(JohVanSon)等等,在中国期间常用的化名是“马林”和“孙铎”,中国人习惯称他马林。在1921年6月至19

2、23年10月,马林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正式使者,这期间张太雷是马林的助手和翻译。马林对于中国革命有两大贡献:一是帮助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促成了一大的召开;二是提出国共两党间的合作政策,促成了两党的党内合作政策,这一切与张太雷的关系很大。一、张太雷是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第一位代表魏金斯基的英语翻译。张太雷与瞿秋白、恽代英一起被称之为常州“三杰”,他们是江苏最早的共产党员。张太雷,1898年6月17日出生在常州市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张太雷的父亲张亮彩,原住常州城中西下圹,由于家境清贫,长大后,无钱结婚,后被同邑薛锦元招过门当女婿。结婚后一直寄住在岳父家里。张太雷是随父母亲在外祖父家出生和长大的。张

3、太雷原名张曾让,乳名泰来,学名张复,谱名张孝曾;参加革命后,初名张春木、张椿年,后改张太雷,他把自己化作冲破旧社会的巨雷。1901年,张太雷的父亲到安源煤矿工作,从此,他随父母亲和姐姐搬到了江西的萍乡,全家生活靠父亲的微薄收入维持。1906年2月22日,他的父亲病故,张太雷又随母亲和姐姐回到江苏常州。为了生活,他的母亲在张绍曾家帮助料理家务,所得工钱,难以维持一家生活,不时还要靠亲戚接济或借债度日。因为张太雷天资聪颖,张绍曾家认为他有培养前途,就资助他陪同其儿子一起在贞和堂张氏私塾上学,希望他日后能为张绍曾家管事的。张太雷在张氏私塾念了一年,转入了西郊初等小学。由于他刻苦好学,母亲平常又殷

4、勤管教,所以学习成绩很好。这期间,张太雷对劳动人民就有同情感,一天,他和同学们在街上行走,看到一位拉黄包车的工人的帽子被一阵大风吹掉了,连忙跑去把它拾起来,并给那位黄包车工人戴好。一位同学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他拉着车子,停下车来拾帽子很费力,而我这样做是很容易的。”1911年冬,张太雷在西郊初等小学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该校校长马次立见他是一位有志气的少年,就给他取名张复,以示复兴中华的意思,还资助他考进了常州府中学堂(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立常州中学)预科学习,翌年,正式转入该校本科一年级三班学习。常州府中学堂的校长屠元博,在日本留学时,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积极参加反对清

5、朝卖国统治的活动,在他的熏陶影响下,常州府中学堂当时是进行民主革命宣传和活动的一个场所。由于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张太雷开始厌恶头上的那条长辫子,武昌起义前夕,他与同班好友瞿秋白商量说:“尾巴样的东西,留着它毫无道理,我们剪掉它!”随后,他就和几位同学一起,带头剪掉了辫子。1913年,常州府中学堂改名省立第五中学,校长屠元博调离学校,新任校长童伯章对学生实行封建管束,要学生不要过问国家大事。张太雷对学校的管教方式十分不满,因而也成了学校当局的管制对象。1915年5月9日,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款,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怒,江苏省立五中学生自治会也举行了反日爱

6、国活动,张太雷与同学们一起到校外作宣传活动。张太雷曾经激愤地向其他同学说:“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是要独占中国,灭亡中国,而袁世凯为了要当皇帝,不惜出卖国家主叔。”1915年暑假前,张太雷再有一个学期就毕业了,这时确发生了一件大事。班里有一个叫李子宽同学,图为平时爱和个别老师开玩笑,学校便以此为借口要把李开除了,平时,张太雷平与李子宽感情融洽,他认为学校无理,就和同学一道,向学校当局提出质问,并举行罢课一星期。学校当局又宣称:张复(张太雷)等素行不谨,与李子宽相似,如不悔改,下期毋庸来校。张太雷不堪受辱,随后毅然离校。1915年秋,张太雷改名张曾让,考入了北京大学法科预科,但是当时北大的学制

7、很长,他认为自己的经济条件难以支持,同年冬,便转入位于天津的北洋大学法政科临时预备班肄业。1916年秋,张太雷升入北洋大学法科法律学门,因为家境贫寒,入学后,他就一面读书,一面工作。由于他读书勤奋,各科成绩很好,尤其英文课程,很快他就在该校一位美国教授创办的《华北明星报》担任英文翻译。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张太雷也就成为了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之一,这时,他还与天津爱国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周恩来结下了战斗的情谊,还与北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