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思想渊源及其与儒学发展的内在关系(繁)

中庸思想渊源及其与儒学发展的内在关系(繁)

ID:34705429

大小:438.8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3-09

中庸思想渊源及其与儒学发展的内在关系(繁)_第1页
中庸思想渊源及其与儒学发展的内在关系(繁)_第2页
中庸思想渊源及其与儒学发展的内在关系(繁)_第3页
中庸思想渊源及其与儒学发展的内在关系(繁)_第4页
中庸思想渊源及其与儒学发展的内在关系(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庸思想渊源及其与儒学发展的内在关系(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庸》思想淵源及其與儒學發展的內在關係─兼論《中庸》在先秦儒學思想史中的地位《中庸》思想淵源及其與儒學發展的內在關係──兼論《中庸》在先秦儒學思想史中的地位吳宗德摘要《中庸》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與影響。其不僅上接先秦儒學之道統,同時下開宋、明理學的端緒,故在儒學的發展史上兼具承先啟後的地位。此外,先秦儒學發展至宋明之時,已然成為大談「心性」之學;可是在作為儒學思想代表的《論語》中卻無對「心性」問題有直接的論述,即子貢曰:「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公冶長〉)再者,《中庸》自「天命之謂性」處,言性與天是一,並開展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對此,有些近代學者便

2、認為此思想乃是受漢儒「天人感應」思想之影響,因此將其成書年代推至漢代。倘若以此解釋,便可能忽視《中庸》在先秦儒學思想史中的地位;有鑑於此,本文欲從《中庸》思想淵源及其與儒學發展的內在關係,探討其在先秦儒學思想史中的關鍵地位。關鍵詞:中庸、論語、郭店楚簡、性自命出、天人合一、性、誠、仁、忠恕。-1-文學前瞻第八期一、前言《中庸》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與影響。其不僅上承先秦儒學之道統,同時下開宋、明理學之端緒,故在儒學的發展史上兼具承先啟後的地位。《中庸》一書,宋代以前皆以為子思為昭明其聖祖之德而作,然而自從宋代疑古之風興起,《中庸》的作者及成書之問題即紛擾不休。因此,對

3、於《中庸》此部書,便引起學界的許多議論:(一)、有的說是道家的作品,因為其中所述及的體用關係和道家思想有許多相通之處,應是道家思想散播到儒家裡面,故有《中庸》之作。(二)、又有的說是儒家的作品,認為其中思想雖有取自道家,但其根本立場卻仍是儒家。(三)、再者一說是孟子一派的儒者所作,因為裡面所提及的性命、誠明,都像是根據孟子的學說而加以發揮。然而,諸如此類的假定不勝枚舉且爭議不斷,但彼等有可能是先作一假定,而後再加以說明假定的根據,故不能有一較全面性且客觀的析論出現。1在《郭店楚簡》出現後,由於學界已公認其儒簡部份的〈緇衣〉、〈五行〉、〈性自命出〉、〈窮達以時〉、〈成之聞之〉、〈魯穆

4、公問子思〉、〈六德〉與子思學派關係密切,且〈性自命出〉又與《中庸》中所闡釋之「性與天道」思想有所相似,因此使《中庸》在思想史上的問題再度引發議論。本文雖是旨在探討《中庸》思想淵源及其與儒學發展的內在關係,原可不必牽涉到有關《中庸》作者及成書的考據問題,但由於其在儒學的形上思想、心性論、道德哲學中具有重要的繼承與發展,故不得不在此稍作一交代,以求能較精確、透徹的掌握其在思想發展上的脈絡、意義及影響。因此,本文論述重心置於《中庸》與《論語》、《孟子》傳統儒學的內在關係、思想性格之衡定與其在先秦儒學思想發展中的關鍵地位!然而,本文在論述上第一個須面臨到的問題,即──《中庸》作者與成書一問

5、題。底下,筆者便對此一問題稍作論述,以說明本文立論所採用的立場──對於「子思作《中庸》」此問題,便應放寬尺度來看,其主要因素有二:231.先秦的典籍多非成於一人之手;2.先秦的典籍都是經過漢代學者的整編。1《郭店楚簡》於一九九三年冬出土於湖北省荊門市郭店一號楚墓,雖數經盜擾,仍倖存有八百餘枚。歷年的考古資料證明,這裡是一處東周時期楚國的貴族墓地,發覺者推斷該墓年代為戰國中期偏晚,而其竹簡的年代下限應略早於墓葬年代。(參見: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2馮友蘭先生在其《中國哲學史》曾言:「古人之歷史觀,及「著作者」之觀念不明,故現在所有題為戰國以

6、前某某子之書,原非必謂係某某子所親手寫成,其中「援述於前,與附衍於後者」,在古固視為不必分,在今則多似為不能分。故現在所有多數題為戰國以前某某子之書,當視為某某子一派之書,不當視為某某子一人之書。」(詳參: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頁43。)3由於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六》中云:「李斯曰:「……臣請史官非秦紀,皆燒之,非-2-《中庸》思想淵源及其與儒學發展的內在關係─兼論《中庸》在先秦儒學思想史中的地位基於以上兩點原因,故對於「作者與成書一問題」,除不應認為《中庸》一字一句皆出於子思之手;也不應發現一二句似為漢人的語氣與思想,便斷定是漢代的僞作。

7、由於子思相傳受學於曾子,且其又是孔子嫡孫,其作品中不少處有論述孔子的言論;再者,學者以《中庸》語句與《論語》、《郭店楚簡》中〈魯穆公問子思〉、〈性自命出〉、〈尊德義〉……等作對照,其體例和《中庸》有頗多相近之處。這些儒書都與子思有或多或少的關聯,不也代表著由子思到孟子之間儒學發展的關鍵環節。由古書傳承性而言,筆者認為子思所作的《中庸》還是極可能是構成《中庸》文本內在的思想核心;而今本《中庸》的內容則多由子思後學所編定而成,且免不了思孟學派一系的儒者有所增補,所以不能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