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布达拉宫

我眼中的布达拉宫

ID:34768458

大小:189.3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10

我眼中的布达拉宫_第1页
我眼中的布达拉宫_第2页
我眼中的布达拉宫_第3页
我眼中的布达拉宫_第4页
我眼中的布达拉宫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眼中的布达拉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眼中的布达拉宫“三宝”(2009-09-0417:58:02)转载▼标签:西藏之行三宝说明文分类:一路走来                              我眼中布达拉宫“三宝”    团队进宫,在布宫西门。浩荡的车队一直把我们送到西门口。到了进门的时候,才得知有许多东西不能带进宫殿,饮料、化妆品、打火机、药品等等。经过很快的安检,我们正式迈进了布宫大门。因为进了宫殿里面是不能照相的,所以,华书记带领我们选择宫墙下的一个最佳角落,左一张右一张地照起相来。   当你置身布宫的时候,停、走、俯、仰之间,你不得不佩服藏族同胞聪明的建筑本领。布

2、达拉宫的外墙很厚很厚,普通人张开双手都量不过来,宫墙的基石深入到山石之中,石头的墙体和大山的岩石融为一体,使布宫完全与红山的自然环境契合,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相生相谐的境界,仿佛布达拉宫不是人们建造出来的,而是自然从山上生长出来的一样。   关于布宫的介绍实在太多。阳光下的布宫,有三样东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就是三色宝贝:“红”草、“白”土、“黑”帘子。   第一宝“红草”。顾名思义应该是红色的草,其实红草既不红也不是草,藏民叫做白玛草。有人说是西藏最名贵的植物。我觉得,最贵倒谈不上,因为冬虫夏草更贵,但最有名却不假,因为这种所谓的“草”在西藏可是权力

3、的象征,多少年来,它只能用于修建神圣的寺院和贵族宫殿,一般老百姓是严禁使用白玛草修房屋的。(下图红色的部分就是白玛墙,白色的部分是石头墙)       白玛草其实是生长在西藏高寒地区的深山灌木,俗名怪柳枝,枝条长而少,质地坚硬不易弯曲,即使水沤雨浸也难腐烂。每年秋天,人们采来半米以上的怪柳枝,捋叶剥皮以后,涂染成赭红色,藏民叫喇嘛红。晾干后的柳枝,用牛皮绳子扎成手臂粗细的一捆一捆。然后用它做成寺庙、宫殿或达赖家眷公馆建筑的外墙或顶部的外装饰。用白玛草制成的白玛墙,一般是外墙,它里面还有石头砌就的内墙。作为外墙,白玛墙主要起到减轻墙体重量和装饰墙面美

4、观的作用。因为白玛草采集很难,制作复杂,所以一般藏民家是用不起的,只有西藏的达赖、贵族才能用得起。我在雍布拉康和布达拉宫都看到过。红色的白玛草外墙,为雄伟的宫殿更加增添了高原的色彩和宗教的气氛,与白色的墙面和金色的宫顶,相映生辉。建筑白玛墙的传统在西藏延续了几千年,是西藏独特的建筑工艺,据说为了让白玛草的外墙和石头的内墙永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至于分离倒塌,还有许许多多的窍门在里面,留待你前去一探究竟吧。   第二宝“白”土。白土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泥土,藏民称它为“阿嘎土”,阿嘎土不仅是西藏独有的建筑材料,而且藏族同胞集体打阿嘎土的场景还是西藏一道

5、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当我们走在西藏的寺院或宫殿里的时候,双脚踩着的地面会让我们感觉到既平整又柔软,既光滑又防滑,在夏日还给人凉爽的感觉。  “阿嘎”属于土石相兼的微晶灰岩,产于西藏一些半土半石的山包中,因为西藏的山几乎都是光秃秃的,高原地区不长乔木。据说是山南的“阿嘎”材料成份比例比较合理,用此材料施工后的建築面层也比较坚固、美观。      阿嘎土的打制,有一套严格、完整的工艺流程:以夯制地面为例,首先将开采来的阿嘎土块捣碎,变成颗粒状。从底层开始,先铺上大颗粒的阿嘎土,用圆形小石板拍打,边拍打边浇水,拍打结实后再铺上小颗粒的阿嘎土,继续拍打

6、直到地面起浆。然后用清水冲洗,用卵石磨光,先涂上带黏性的榆树皮汁液,再涂上酥油,一般的场所涂个二三遍,金贵之处得涂个七八遍,其中以酥油渗透到阿嘎土里5厘米为最佳。最后用粗布磨擦,直到地表面平整如布、光洁如洗。布达拉宫所有通道和宫殿里的地面,都是这样铺就的。虽然阿嘎土的产地比白玛草多得多,但是因为制作工艺复杂,耗时费力,所以普通藏民也用不起。在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中,我还看到小喇嘛用羊羔皮子蘸着酥油在阿嘎地面上擦拭,经过擦拭的阿嘎地面十分光亮,丝毫不亚于打过蜡的木质地板。   西藏百姓把阿嘎土视为宝物,有一首民歌这样唱道:阿嘎不是石头,阿嘎不是泥土,阿

7、嘎是深山里莲花大地的精华!……确实如此,阿嘎来自大地但不是泥土,阿嘎来自大山但不是石头,阿嘎在藏族同胞的生活中只有神圣的寺庙和宫殿里才能使用。   最精彩最让人叫绝的就是在打制阿嘎土的过程中,出现了只属于藏民们的劳动号子。我此次进藏,有幸在山南的昌珠寺看到藏族姑娘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寺院屋顶上,边歌边舞,用长木棒打着阿嘎土,重新翻修昌珠寺的情景。姑娘们用鲜艳的头巾蒙着脸,只露出黑黑的眼睛,三五人或十几人,排成一排,进退一致,仰虚俯实,载歌载舞。随着优美的旋律和嘹亮的歌声,把劳动的艰苦和生活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第三宝“黑”帘子。    只要去过西

8、藏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含义。过去的西藏因为交通不便,所以无论是建筑还是其他日常用品,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