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论文

课前预习论文

ID:34909942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3

课前预习论文_第1页
课前预习论文_第2页
课前预习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课前预习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前预习户县户电路小学杨雪艳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怎样把这一新理念与教学实践衔接起来呢?下面,我根据自己二十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平时的几点做法:1、借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这时学生应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弄懂词义,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有

2、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共鸣。我就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囚歌》这一课时,我课前先让学生了解叶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及他的名言、作品等,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两个“自由”的含义,以及对--叶挺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凛然正气、崇高气节的敬佩。  

3、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这次读课文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预习后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掌握文章的精妙之处,例如:学生在预习《劳动的开端》这一课后,我在课堂上检查这一环节预习情况,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理出作者行文的思路,虽然学生的表述很多,但大多数都能把握要点,悟出作者的思路。  4、细读课文,学会质疑问难。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课后思考练习。课后的思考题往往体现了

4、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结合思考题,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带着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这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

5、性的具体体现,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就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总之,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优化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尽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交给他们切实可用的预习方法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

6、扎实的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