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特异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特异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ID:34925232

大小:2.72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3-14

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特异性毒性效应的研究_第1页
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特异性毒性效应的研究_第2页
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特异性毒性效应的研究_第3页
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特异性毒性效应的研究_第4页
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特异性毒性效应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特异性毒性效应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264研究生学号:M120150375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特异性毒性效应的研究SpecialToxicityEffectofstudieson“Miefeiling”in英文题目:Niletilapia(Oreochromisniloticus)专业:渔业研究方向:外来水生入侵物种化学防控姓名:马光明指导教师:胡隐昌研究员二O一五年六月五日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

2、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上海海洋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3、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备注章家恩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主席张国良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委员罗建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委员韦慧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秘书答辩地点珠江水产研究所答辩日期2015.06.05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特异性毒性

4、效应的研究摘要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aidae),原产于非洲中部和南部,由于具有适应性强,对盐度、温度、溶氧的耐受范围广,繁殖量大和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因此被引种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养殖逃逸和管理不善等因素,尼罗罗非鱼已经入侵到全世界多个自然水域,严重威胁着土著鱼类的生存和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我国是罗非鱼养殖产量最大的国家,同样也是罗非鱼入侵最广泛的国家,在我国南方的大部分自然水域中,尼罗罗非鱼已成为分

5、布广泛和危害严重的外来水生入侵种的一个典型代表,亟需采取防控措施。为了有效控制自然水域中尼罗罗非鱼的数量,本实验室筛选出一种对尼罗罗非鱼具有特异性杀灭作用的有机磷类药物“灭非灵”,用于野外逃逸尼罗罗非鱼的应急防治。本研究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对该药的特异性进行了验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探索该药外在和内在的致毒机理,以期为“灭非灵”的推广使用提供一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灭非灵”对外来鱼类尼罗罗非鱼的毒杀效果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方式,验证“灭非灵”对尼罗罗

6、非鱼和多种常见鱼类的毒杀效果,并测定了“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幼鱼(体重2.5±0.44g)的24、48、72、96h半致死浓度和其在环境中的安全浓度。结果表明:“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的毒杀效果非常显著(P<0.01),暴露在0.10、0.17、0.20mg/L药液中的尼罗罗非鱼在96h内全部死亡,而草鱼,鲮,鲫,斑马鱼、唐鱼和泥鳅均能正常生长;“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的24、48、72、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167、0.077、0.057和0.043mg/L,安全浓度为0.0043mg/L

7、。结果证明,“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的应急防治有积极的效果,可应用于小水域内入侵尼罗罗非鱼的特异性灭除。2“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鳃、肝和肾组织结构的影响通过“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体重:34.65±5.69g)的急性毒性试验及对鳃、肝、肾的组织学研究,从组织学角度探讨了“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的致死机理。结果显示:“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的24、48、72、96hLC50分别为0.148、0.103、0.048和0.032mg/L。其组织病理学损伤表现为鳃小片萎缩、卷曲、坏死、脱落和融合,鳃间隙分泌大

8、量的粘液细胞;肝细胞肿大,空泡化,细胞界限模糊,细胞核固缩;肾细胞肿大,充血。I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灭非灵”对3种组织的损伤程度为鳃>肝脏>肾脏,三种组织的损伤很有可能是造成尼罗罗非鱼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揭示“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的特异性机理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3“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乙酰胆碱酯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了探究特异性防控药物“灭非灵”对外来物种尼罗罗非鱼的毒杀机理,试验测定了暴露在亚致死浓度的尼罗罗非鱼4种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药物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