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

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

ID:34977256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5

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_第1页
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_第2页
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_第3页
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_第4页
资源描述:

《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案例与反思二则黄石外国语学校南春旺案例一:一节数学课,讲授的是“分数的意义”,由于“分数的意义”学生早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我就没有作过多的讲解,早早地结束了新课,布置的作业学生也很快完成了。此时,离下课还有十几分钟。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叠练习本大小的白纸,每人发5张,让学生折出表示分数的1/8的图形。我想:1/8图形的折叠法不外乎横折、竖折、横竖交叉折叠或斜折,每人发5张纸完全够用。(如下图)第4页,共4页任务一布置,白纸在学生的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无数只小手举起来。原来是向我要白纸。我不太相信还会有

2、其它的折叠法,于是一边给纸一边强调:折完后要认真比较,看有没有相同图形。不料又有学生上台拿纸。我疑惑地走到拿纸最多的学生1的旁边,机灵的学生1连忙把他折叠的图形摆在课桌上,“老师,你看,我可以把它折成8个长方形,还可以折成8个三角形。”这时,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仍在摆弄着手中的白纸,都希望能发现新的折叠法。不多时,有学生有以下的两种很独特的图形:案例二:教完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第4页,共4页后,按常规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指导。有这么一道题:做同一种零种零件,王师傅2小时做15个,李师傅3小时做20个。谁做得快一些?(化成带分数,再比较)我让

3、一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草稿本上演算。不一会儿工夫,学生都列出了:王师傅15÷2=7.5(个),李师傅20÷3=6.7(个),7.5>6.7,王师傅做得快一些。学生列的算式我给予了肯定,正当我鸣金收兵,准备练习下一道题时,出现了如下一幕:平时喜欢动脑筋的学生1站起来:“老师,这道题还可以这样做,不过我不能列算式。”“不能列算式怎样判断哪一位做得快一些?”我打断他的话,众学生也点头称是。“可以,你们听我把话说完”学生1大声争辩。我大吃一惊心想:不列式怎样判断?好,看他有什么说法。于是我说:“好!你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1自己

4、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边说边写:“我是这样想的:我把王师傅2小时做15个零件变成6小时做成45个;李师傅3小时做20个变成6小时做40个。这样他们在同一时间内,王师傅做45个,李师傅做40个,当然王师傅快一些。”“哦,原来他把两人在不同时间内做不同个数零件,转换成在同一时间内做不同个数的零件,还真的不用列式也能判断,很有新意。”我带头为他鼓掌,顿时,教室里掌声如雷。“老师,我也想出了一种方法,我是这样想的:我把王师傅2小时做15个零件,变成做60个零件需要8小时,李师傅3小时做20个零件,变成做60个零件需要9小时,他们做同样多的零件,王师

5、傅用了8小时,而李师傅用了9小时,当然是王师傅快一些。”学生2受到启发有了新的发现。“哦,他从另一个角度想的,把两人在不同时间做不同个数的零件,转换成做同样多零件需要不同时间来判断的,不错,也有新意”教室里又是一片掌声。“老师,我也想出了一种解法”学生3的话打断了掌声,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学生3径直走上讲台,自己动手列出算式:2小时=120分,120÷15=8分,3小时=180分,180÷20=9分王师傅快一些。第4页,共4页“怎么回事?你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我用不相信的口气对他说。“我是这样想的:120÷15=8分,这是王师傅做一个零

6、件需要的时间;180÷20=9分这是李师傅做一个零件需要的时间。他们做一个零件,当然是需要时间少的就快一些。”“可以吗?”“可以的”学生大声说。顿时教室里又响起一片掌声。……反思:课后,我反复琢磨着这两个教学片断。在为学生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而感到高兴的同时。更为自己凭空想象,不相信学生创造潜能的心态而感到脸红。说实在的,作为一名多年教龄的教师,已经形成了太多的思维定势,以至于难以摆脱“想当然”、“自以为是”、“凭直觉”的常规思维的束缚,平时很少自己动手折一折、做一做,动脑想一想。总认为这样会浪费时间或没有必要,学生也想

7、不出什么新的花样。这些主观、僵化、权威的条条框框,不仅约束着教师自己,还约束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因此,我们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摒弃僵化的、唯上、唯师、唯本的观念。课堂上多动脑想想,多动手做一做,多给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对于学生那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的闪现,那怕是“异想天开”的答案,甚至是稀奇古怪,不能过早作出简单的判断,学会倾听,充分肯定学生那可能是刚刚萌发的创新火花。如果每一堂课都能这样做,你会惊奇发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多么巨大。这时的课堂会因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而变得精彩。第4页,共4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