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arenz《法学方法论》导读——代译序(全文)_0

k·larenz《法学方法论》导读——代译序(全文)_0

ID:35059927

大小:50.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3-17

k·larenz《法学方法论》导读——代译序(全文)_0_第1页
k·larenz《法学方法论》导读——代译序(全文)_0_第2页
k·larenz《法学方法论》导读——代译序(全文)_0_第3页
k·larenz《法学方法论》导读——代译序(全文)_0_第4页
k·larenz《法学方法论》导读——代译序(全文)_0_第5页
资源描述:

《k·larenz《法学方法论》导读——代译序(全文)_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Word可编辑值得收藏------------------------------------------------K·Larenz《法学方法论》导读——代译序(全文)K·Larenz《法学方法论》导读——代译序(全文)  经典学术著作的作者常具有说理明畅的能力,因此通常不须导读为其蛇足,读者只须具有一定的耐力,平心静气读去,自能有得。K.Larenz的《法学方法论》就属于这种经典之作。然则何以有此导读?一则因国内对此学科陌生,普遍有视为畏途的倾向,导读式的说明或许有助

2、于缓减这种情况。而则因本书篇幅不小(虽然译本幷非全文版,而是所谓的学生版),加上前述的陌生状态,初读者恐怕一时难以掌握要点,导读希望能指出主要脉络。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的原因是:读者面对的幷非行文流畅的原文,而是由一位(绝对不算老练的)翻译者奋斗完成的译作,因此,读者恐怕需要更大的耐心,也需要更进一步的协助。虽然,导读之目的只在概述原作之主要意旨,译者幷未参杂己意于其中,此宜先述明者。  21----------------------------------------------------精品文档值得收藏---------------------------

3、----------------------------------------------------------------------------精品文档Word可编辑值得收藏------------------------------------------------  作者一开始就点明书名所谓的的“法学”是指:以特定法秩序为基础及界限,藉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这种学问的基本问题在于,在法律判断中经常包含价值判断,而一般认为,对于价值判断不能以科学的方法来审查,它只是判断者个人确信的表达。然而,法律家仍须以一定的方法来处理法律问题,作者希望藉本书指出

4、,法学针对“价值取向”的思考也发展出一些方法,借助它们可以理解及转述既定的价值判断,对这些价值判断也可以作合理的批评。另一个考虑的重点是“法”本身。假使应该由法的特制出来来确定法学、法学方法论及其思考的方式特征,就必须对法学的研究客体有更详尽的认识。事实上,每种法学方法论都取决于其对法的理解。再者,因为法学必然涉及文字内容的理解,因此诠释学(=关于理解的理论)对于法学有重大意义。借着简短的“引论”,读者事实上已经可以发现,法学方法论所涉及的问题,或许比刚开始想象的要广泛的多。  第一章  作者在本文的第一章描述幷评论现代方法上的辩论,以此作为发展其本身理论的基础。作

5、者首先指出,因本世纪初PhilippHeck所倡导之“利益法学”的影响,“评价法学”的正当性在今日已无人争议。然而“评价法学”也带来许多问题:  ?在许多案件,法官的价值判断可能会取代立法者的价值判断,再者,可能无从依客观标准对这些价值判断作事后审查。就此,作者重点式的评介了R.Zippelius、H.Coing、Bydlinski的见解。其各自分别诉诸“在社会中具支配力的法伦理”、“符合人性自然之法”、“显现在法律原则中的,超越时代的价值内容”、“通过法的范畴筛选之通行的社会评价”,以之作为审查价值判断的客观标准。21-----------------------

6、-----------------------------精品文档值得收藏-------------------------------------------------------------------------------------------------------精品文档Word可编辑值得收藏------------------------------------------------  ?在许多案件中,案件事实所拟归向的法规范本身须先经解释,质言之,须先确定该当法规范就该当案件的精确意义为何。于此即涉及“规范内涵与事实结构”间的关系。换言之,于此

7、必须面对“当为与实存、价值与事实”能否截然划分的问题,或更进一步言之,“事物的本质”究竟能够(或者在何种程度上)有规范的作用。针对个案来具体化规范的一般结构时,应系以“眼光往返流转”之方式媒介规范与个案,惟其似有过分请示法律本身的规范作用之嫌。A.Kaufmann则以为,实存与当为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结构交流”,其关键概念即系“事物的本质”,以此出发来思考,就必然会同时触及案件事实及价值。再者,“事物的本质”会指示我们留意-与抽象、一般的概念适相反对的-“类型”的思考形式,因为“类型”乃是相对比较具体的、事物的普遍性质。作者认为A.Kaufmann就“事物本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