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感性与理性

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感性与理性

ID:35323480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3

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感性与理性_第1页
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感性与理性_第2页
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感性与理性_第3页
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感性与理性_第4页
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感性与理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感性与理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感性”与“理性”——与浦利华老师商榷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潘丽琴215500摘要: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应该怎样有效开展?是笔者一直以来不断思考的问题。近日,拜读了《中国音乐教育》2013年第12期的文章,其中浦利华老师的文章《论“感性为主,理性为辅”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理念》引起了笔者的思考: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感性与理性”的度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出发,以音乐为本,以实践为径,让“感性与理性相辅相成”。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感性理性相辅相成正文:2

2、013年第12期的“争鸣”栏目中,刊登了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浦利华老师的文章《论“感性为主,理性为辅”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理念》,浦老师在文章中(以下简称“浦文”)谈到的一些观点,笔者认为有值得商榷之处,在此谈一些个人薄见,敬请同行指正。一、与文中观点“不同的声音”浦文从目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两种不同的观点出发,探究了其产生的理论依据以及“感性”和“理性”在欣赏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结论。笔者认为,在行文中,存在着以下稍有偏颇的观点:(一)浦文认为:“强调从‘理性’的角度欣赏作品是专业音乐学习的思

3、维逻辑”、“‘理性’对于学生能够在音乐专业向纵深发展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共有五处谈到“理性”欣赏音乐作品是音乐专业学习才要去研究的。笔者认为说法较为片面。难道高中学生只需要“蜻蜓点水”式地初步欣赏音乐,就不需要“理性”欣赏音乐作品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有如下表述:“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可见,在音乐的审美体验之中适当地分析音乐要素的

4、作用,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感受、鉴别、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二)文中在谈及“如果教师从旋律、节奏、力度等元素去剖析音乐作品时,学生的‘审美’就遭到了‘扼杀’,于是便出现了‘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的情况。”同时,在下文的阐述中又谈到“7音乐课如果过分强调从音乐元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入手进行作品欣赏,‘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会更加严重。”两处强调学生为什么“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是因为教师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去分析了音乐作品。这样的说法欠考虑。其一,如果说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

5、课”,其原因也许有流行音乐对经典(古典、民族)音乐的冲击、音乐教材对作品的选择、音乐音响的使用、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教学方法等;其二,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其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都在发生着变化,而这种变化随着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必然会促进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不断提升。浦文中两次出现“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这句喊了多年的话语是否具有调查依据?笔者以为不妥。(三)浦文中通过对“感性”、“理性”在欣赏中的作用分析后提出,“现行教材中内容的‘广、繁

6、、难’特点,使得音乐课在学生音乐基础及其薄弱的情况下,无法具体展开‘理性’的专业学习,只适合‘感性’的业余学习。”这样的观点似乎走入了“非此即彼”的死胡同,不知浦老师是否做过调查?不知“学生音乐基础极其薄弱”的想法从何而来。诚然,在不断挥舞的高考指挥棒下,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城乡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参差不齐,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水平差异,但我们绝对不能说“学生音乐基础极其薄弱”。以我们常熟地区为例,高中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扎实的音乐课学习,其音乐基础一定不会“极其薄弱”。而且,我们的音

7、乐教育是培养合格的听赏者,是“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如果连“理性”的学习都展开不了,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上,那么,恐怕这样的高中音乐教育是空洞的。(四)文中在谈及“理性”欣赏音乐作品时,屡次提到“解释”、“剖析”、“剖解”和“解析”等词。吴斌教授在讲座中告诉我们:对于音乐我们是“描述”而不是“解释”它。音乐语义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并不能描写具体的事物或形象,这也是为什么只有音乐才常常会引起懂不懂的争论。比如贝多芬的《命运》,我们都认为开始的主题动机通常都解释为命运在敲

8、门,这是在“解释”音乐,其实,我们要更多地了解的是这个主题动机“短短短长”的节奏特征,这是在“描述”音乐。可见,浦文中对“理性”欣赏音乐作品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五)文章在结论中有这样的表述:“高中音乐鉴赏课应该‘感性’重于‘理性’,要立足于音乐文化和审美教育相结合,尽量简化知识与技能的认知框架,将‘理性’的分析作为一种非主流的辅助手段,尽可能突出‘感性’聆听……”不知作者是如何理解“非主流”一词的,这带给笔者强烈的反思:非主流是相对于主流而存在概念,指不属于主流的事物。难道在如今课程改革向纵深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